账号登录


密码输入错误
密码输入错误

忘记密码?

扫码登录

请使用最新版本犀牛之星app扫描二维码登录

立即注册 二维码登录

加载更多>>

瑞奇智造接待开源证券的调研,公司的液体悬浮式非能动停堆组件是第四代核反应堆快堆关键设备之一,另外钠水反应装置实现了国内蒸汽发生器钠水反应试验零的突破

2958 0 来源:犀牛之星 发布时间:2024-05-24 21:23

犀牛之星5月24日讯,瑞奇智造(833781)发布公告称,公司于5月23日接待了开源证券的调研。

空白.png

图片2.jpg

调研的主要问题及公司回复概要

问题1:请介绍下公司各业务板块收入占比情况?

回答:公司在2001年成立之初主要从事石油化工领域压力容器设备的生产制造,具有很强的焊接技术、热处理能力、探伤能力。在石油化工等传统压力容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为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公司董事会抓住市场机遇,迅速调整经营策略,从2014年开始公司将新能源、核能、环保等新兴领域作为公司新的重点发展战略方向。上述新兴产业对产品的技术和工艺要求更高、门槛较高,导致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2013年之前,公司的石油化工行业收入占比约80%。经过多年发展,到2021年公司在核能、新能源等领域的收入占比已超过70%,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压力容器制造商向高端过程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及综合服务专业提供商的升级转型,在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公司作为高端过程装备专业提供商,主营产品及服务分为高端装备制造、安装工程、技术服务三大类,在核能、新能源、环保、石油化工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综合服务,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务是公司核心重点业务,亦是公司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业务板块,是公司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目前公司产品业务结构已经形成“传统业务发展稳健,核心业务突出”的良好格局,具有较强的市场抗风险能力,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首先从产品结构分类看,2021年、2022年、2023年公司高端装备制造分别实现收入2.42亿元、2.30亿元、3.16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83%、68%、85%,其中2023年高端装备制造收入同比增加约8,600万元,同比增幅约37.4%,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体现了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发展不断向好的态势,前景可期。其次,从服务领域分析,核能、新能源领域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实现收入2.15亿元、2.08亿元、2.60亿元,其中2023年同比增长约5,200万元,同比增幅约25%,增幅明显,表明公司布局的核心业务领域核能、新能源发展稳健,经营规模稳步攀升。同时,2023年新能源板块业务收入较2022年实现非常大幅度的增长。第三方面,环保板块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展业务拓展领域之一,近年公司环保板块业务收入持续增长,2023年环保板块实现收入4,916.55万元,成都锐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公司2023年度第一大客户。未来,公司将进一步聚焦公司核心业务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布局,努力打造“拳头产品突出,优质产品丰富”的良好业务结构,实现公司更好更快更稳健的发展。

问题2:我国核能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回答:公司非常看好我国核能发展前景。核电作为一种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被很多发达国家作为本国能源的支柱之一。核电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节奏加快,核电发展也将进入提速阶段。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核电发展规模和质量不断迈向新台阶,核电装备制造能力大幅提升,核电设备国产化率不断提高,装机规模持续增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断突破,小型堆、聚变堆、高温气冷堆等取得重大进展。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与展望》(2023)显示,未来我国装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核能在能源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核技术应用产业亦有望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运行核电机组达到55台,总装机容量位列全球第三,在建核电机组数量排名世界第一,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显示,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在世界核电产业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到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将达到10%左右,相比2022年翻倍。根据中国核电发展中心和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编著的《我国核电发展规划研究》,对于新建核电机组,2030年之前每年保持6台左右的开工规模;2031—2050年间,每年保持8台左右的开工规模,2023年国家核准的机组已达10台。根据中经产业信息研究网报道,我国核电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4,732亿元,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77%,市场空间较大。核电产业链涉及上下游几十个行业,将带动国内冶金、机电、装备制造等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因此,随着我国核电项目进入快速发展期,核电装备制造厂商将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机会,公司有望分享国家核能快速发展红利。

问题3:公司核能领域的商业模式?主要产品和服务有哪些?核心的产品有哪些?

回答:公司从事核能业务已超过10年,是公司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基于优秀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持续多年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获得了客户一致认可和高度信任,未来发展趋势有望不断向好。公司在核能市场深耕多年,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式,尤其在试验验证设备和装置、乏燃料处理设备和装置等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服务模式和优势,目前公司在核能领域已形成从高端装备制造延伸到安装工程和技术服务的“一站式”全链条商业模式,该模式具有市场开拓成本低、资源利用率高、客户黏性强的独特优势,可为公司核能业务长期发展的奠定基础。公司不断深度融入国家核能发展建设,形成了产品和服务种类丰富、技术可靠的发展特征,公司核能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高端装备制造、安装工程、技术服务三大领域,典型的优势产品包括核电模拟反应器、乏燃料处理装置、铅铋堆实验装置、氮氧化物制备装置、钠水反应试验装置、CHF热工水力试验装置、液体悬浮式非能动停堆组件、实验台架建设等,上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制造技术难度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是公司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未来,公司将不断拓展核能领域产品和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助力公司业绩水平不断提升。

问题4:公司核能领域的客户情况?

回答: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在核能领域主要与国内大型研究院进行合作。因核能行业对产品的技术、质量、安全、稳定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通过长期合作建立良好信任和口碑是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因素,同时因业务稳定性需求导致转换成本较高,因此,具有技术实力强、服务质量高等优势的企业能不断赢得市场,并形成较强的客户黏性,保持市场领先地位。鉴于公司较强的技术实力以及持续多年为客户提供稳定的高质量优质产品和服务,目前,公司在核能领域已形成“老客户稳定、新客户涌现”的良好局面,获得了客户的一致认可和高度信任,核心客户数量持续增长,并不断吸引了更多优质的重要大型机构成为公司长期合作伙伴。截至目前,在核能领域公司已经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东方电气等大型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部分服务期限超过10年,未来有望进一步深化业务合作。公司在持续为老客户提供支持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客户,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近年公司新开发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方武核、中子科学研究院(重庆)有限公司等机构客户,有望进一步带动公司核能业务迈上新的发展台阶,实现业务规模扩张并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助力公司发展。

问题5:公司核能领域市场占比情况?在核能领域公司未来的发展计划?

回答:根据中经产业信息研究网报道,我国核电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4,732亿元。面对我国巨大的核能装备市场,目前公司核能业务规模相对较小,随着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能的扩大,未来市场占有率有望持续提升,后期市场发展空间充足。近年来,公司核能业务板块发展较为稳健,近三年收入累计约3.9亿元,是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为公司核心业务领域。为持续优化、深化公司核能领域发展,满足核能领域对高端装备的迫切需求,公司一方面将紧盯行业前沿动态,不断研发、储备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水平;其次继续强化市场开拓,做好客户开发和维护工作,服务好客户。另外,公司也将集中公司优势资源和能力,进一步深化核能服务范围,推动公司核能业务实现军民两个市场的全覆盖,实现公司核能业务做大做强。未来,公司将以市场为引领,推出更多优质的核能领域产品和服务,实现核能板块更好、更快、更稳健的发展。

问题6:公司的技术实力如何?公司研发投入情况?

回答:技术创新是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一直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公司搭建的完善科研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先进的科技创新理念和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使公司始终处于技术领先地位。近年公司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1,499.81万元,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1,444.98万元,持续的资源投入是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保证。公司优秀的自主创新能力获得了各方一致认可。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公司已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于2018年11月被评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并先后获得全国优质工程金奖、四川省诚信产品证书、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省内首台套产品证书、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攻关,公司掌握了高端过程装备领域多项核心技术和工艺能力,部分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公司已经掌握并成熟应用于核心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马氏体耐热钢的成型与焊接技术、超大型压力容器现场建造技术、高效高可靠性多晶硅装置尾气处理回收技术、电厂脱硝及尿素水解成套装置建造技术、油气田智能高效油气水三相分离成套装置技术、高效节能换热装备技术、高危介质管壳式双管板换热器技术、高温高压介质安全升降温成套装置技术等。公司多项产品及技术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如液体悬浮式非能动停堆组件是公司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第四代核反应堆快堆关键设备之一,钠水反应装置实现了国内蒸汽发生器钠水反应试验零的突破。另外,公司已经掌握先进的组焊工艺,如代表产品“3200吨/天粉煤气化炉”,在苛刻的施工环境和条件下,实现全部现场焊接且无损探伤一次合格率高达99.80%,代表公司具备了超大型耐热铬钼钢压力容器制造的能力。

评论 0条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信息

购买文章

实际支付: ¥0.00

微信支付:

客服热线:0755-86933318

提示

返回修改
提交反馈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