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登录


密码输入错误
密码输入错误

忘记密码?

扫码登录

请使用最新版本犀牛之星app扫描二维码登录

立即注册 二维码登录

加载更多>>

从“原点”到“深渊” 跌破900点的新三板能否向死而生?

1611 1 来源:犀牛之星 发布时间:2018-04-20 20:09

本周四,2018年4月19日,在跌破原始点位千点之后的第157天,新三板做市指数终于再一次跌破了重要关口900点。

从千点出发回到原点,新三板用了1048天,而从原点到900点,新三板仅用了157天。

2014年12月31日,三板做市从最初的1000点出发,在各路资金的疯狂追逐下,仅用4个月便整体大涨了逾1.6倍,最高达到2673.17点。而在此后,做市指数经历了漫长的熊市,从2673的高点“坠落”,在几度挣扎之后,终于在2017年11月13日跌回原点。而在回到原点之后,做市指数仍未止住颓势,从千点向下,不足半年便再次跌去了10%。

史无前例的制度改革 不为所动的新三板

尽管在跌破千点之后,在市场各方对新三板市场改革的高度关注下,新三板迎来五周岁生日之际,监管层陆续推出了许多符合市场预期的新政策,包括对“交易制度”、“分层制度”、“信披制度”等方面均做出了新的安排。而饱受诟病的“三类股东”问题也于2018年1月12日得到了证监会官方的明确指引。

即使如此,在止不住的颓势面前,这史无前例的制度改革,似乎也不过是推动新三板回归平凡的助力器。在新制度实行与“三类股东”指引发布后的第一天,2018年1月15日,三板做市依然不为所动地跌了0.45%,并在当日之后的连续20个交易收出了19个阴线,新三板依旧保持其惯有姿势缓慢下行。

惯性之下,本周,做市指数最终还是波澜不惊地跌破了900点重要心理关口,从纸面上,这意味着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新三板做市企业整体的市值不但没有因为资本市场红利而上升,反而在这三年多以来整体市值降低了10%。

随着做市指数再一次滑入低谷,新三板的投资圈里再度漫延着各种消极的情绪,投资者们有人迷茫、有人不解、有人哀企业之不幸怒三板之不争,也有人早已厌倦了一次次的吐槽。迷茫是来自看不到新三板真正的底;不解是来自在交易制度、分层制度和信披制度的三重改革政策的刺激下以及“三类股东”审核口径终于明确之后,新三板市场却依旧是“暮霭沉沉”;而甚至有些投资者,早已习惯了新三板这种阴跌不止的节奏,在一次次的吐槽中逐渐失去对新三板的信心。

从千点到九百点 市场经历了什么?

今年以来,新三板在交易制度、分层制度和信披制度上的改革,无疑是空前的,比如竞价交易,就很好的解决了此前协议转让股价容易被操纵、价格波动过大、交易方式过于复杂等问题;分层制度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创新层企业质量;信披制度也对创新层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保证了创新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

说到底,此轮改革的核心无非是为了规范新三板市场的乱象,出发点与做法无疑是好的,但是对于目前仍坚守新三板的投资者而言,现阶段,他们更需要的是政策有效的扶持发展,需要的是更加活跃的新三板二级市场,而非仅仅是对挂牌企业和投资者的规范。

对于股转公司的五周年政策“大礼包”,事实上早已在许多新三板投资者的预期之内,比如交易制度改革,早在2017年初就已有众多呼声,券商测试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的消息去年5月就已不绝于耳。

对于相当一部分一直在呼吁推出“精选层”的市场人士来说,分层制度相当于宣告“精选层”短期无望,从这方面看,分层制度甚至低于许多新三板投资者的预期。最后一个信披制度,虽然说是“意外惊喜”,但作用也十分有限。

而对于“三类股东”问题,证监会虽然给出了审核口径。但在穿透核查上,由于穿透核查涉及的内容较多且细,并且许多基金和信托产品投资者极为分散,核查谈何容易;而在存续期方面,在2015年成立的新三板产品目前基本面临着到期问题,如果要满足存续期的要求,许多产品就得被迫去做展期,而做展期的前提是产品的投资者全部必须统一意见,如果产品要退出,则投资者与大股东两者需要进行协商,由于标准不同,退出价格也往往难以统一。

因此,虽然“三箭齐发”的改革方案确实表明新三板的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但就政策本身而言,显然没有超过市场的预期。尽管此次改革打开了后续空间,但对于渴望求变的市场参与者而言,不彻底和不充分的改革反而是让之前的众多期望落了空。

沪深交易所之下 股权交易场所之上

那么,目前新三板的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查阅此前监管层、专家学者与机构的众多访谈与发言,以及采访部分业内人士,犀牛之星发现,对于新三板目前的困境,机构与专家学者们几乎都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地谈到了新三板的定位问题。

有不少观点认为,新三板就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市场,吸引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来挂牌,新三板应作为一个真正采用注册制的资本市场。在投资者定位上,则有观点表示,新三板应建设成为机构主导的市场,不能成为“割韭菜”的市场。还有声音表示,新三板的问题出在市场与投资者定位的不相称,在于市场本身与参与者对位的错乱。

在企业挂牌门槛方面,有机构表示,对挂牌企业不设门槛,在一定意义上相当于给予新三板投资者一个全国性的股权交易场所,然而事实上,目前国内的PE/VC市场发展已较为成熟,PE、VC机构的投资规模和企业挖掘渠道已经相对完善,同时这些投资机构本身也是行业中能够成功走出来的优质机构,因此没有必要再建设一个庞大的股权交易所。

此外,虽然新三板难以做到与国外市场一样企业上市依靠市场决定。但在审核端,监管层也可以对挂牌企业的潜在市场需求做出一定的评估,同时加大对企业信披的惩处力度,这也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发展趋势。对挂牌企业不做门槛限制,不仅将为新三板的投资者带来过多干扰,不利于市场规则的完善,而且在审核端也会平添许多工作量。

而对于投资者定位,结合各家机构的观点,犀牛之星觉得,成为一个机构主导的市场对于新三板而言并非良策。

首先如前面所言,新三板不必去为机构建立一个庞大的股权交易所,并且国内机构本身也更需要一个在企业上市前的退出渠道。其次从出发点来说,对投资者设置500万的门槛本身是减少风险,而减少风险事实上从挂牌端和监管上作为发力点无疑更为有效和实际。

按照企业融资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大致分为天使投资,VC投资,PE投资和证券交易,越早期的投资对应的收益越高,风险也就越大。对于新三板而言,低挂牌门槛+高投资门槛并不是一个交易所良好的定位。

最后从市场本身出发,根据港交所近几年的市场开放措施,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是创新板,还是允许尚未盈利、无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或是同股不同权,事实上都与沪深交易所在进行差异化竞争。

在证券市场自身的定位上,港交所的发展与改革措施对新三板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新三板在国内资本市场的战略定位应该是区别于沪深两市与股权交易场所,并在连接两者上发挥有效作用。

近几年来,新三板的发展中,并非没有遇到好的机遇,仅去年,中国就有25家企业赴美上市,而这些前往美国上市的企业大部分并非由于不满足国内资本市场,而是国内资本市场并没有为这些企业提供上市条件。

从另一方面看,这些企业大部分又是由国内PE、VC投资培育起来的,但是这些企业很多因为盈利要求不能A股上市,所以要漂洋过海前往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如果新三板能够做好与股权交易场所的对接,帮助这些企业进一步发展,无疑是市场各方所乐意之至的事情。

最后,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三板理应建立与A股之间的联通机制,作为国内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和沪深交易所的“苗圃”,新三板也应该能为沪深交易所的改革做试行点。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约95%,吸纳就业人口占城镇就业人口的80%,可以预料,中小企业必将是中国未来经济的核心力量。而作为服务着一万一千多家中小企业的新三板,我们有理由像相信中国经济的未来一样,相信中小企业的未来,也相信新三板的未来。

评论 1条评论
  • 记得创业板推出时就有50万的门槛,随后就取消了。新三板应降低投资门槛,增加交易频次,方可增加投资者,激活流动性。一个没有流动性的市场就像一潭死水,变臭是迟早的事。通过调整政策与机制,变死水为流动的活水方为上策,找回建立新三板的初衷。
    04-21 17:56

购买文章

实际支付: ¥0.00

微信支付:

客服热线:0755-86933318

提示

返回修改
提交反馈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