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登录


密码输入错误
密码输入错误

忘记密码?

扫码登录

请使用最新版本犀牛之星app扫描二维码登录

立即注册 二维码登录

海航科技154.16亿商誉高企英迈国际卖与不卖都成问题

来源:投资时报 2019-02-25

K图 600751_1

  “后续还有千亿资产在出售路上”,即便“海航系”2018年以来处置近3000亿元资产,是年11月,集团董事会主席陈峰对外界依旧斩钉截铁。

  从那时至2019年农历新年前的两个月,陈峰的话被不折不扣执行着:无论是海航物流集团旗下的写字楼、酒店、商业地产、在建工程和非上市公司股权,还是原本对集团至关重要的渤海人寿,以及海航期货、互金平台点融网和其他金融牌照部分股权,“海航系”的沽清名单中至少涵盖了30种核心资产。

  然而,相对卡着秒表的千亿人民币资产出售计划,这仍然不够。

  最新一则资产处置消息是,海航集团2月18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申报文件,其旗下子公司C-Quadrat行权出售2680万股德意志银行(DB.N)股票,总金额约4.10亿美元。若上述交易完成,其对后者的持股比例则降至6.3%,但仍位列第一大股东

  同时,传闻中海航拟以7亿—10亿美元出售瑞士飞机维修公司SR Technics 80%股份。

  可以理解“挤牙膏式”资产出清背后的无奈。一方面,当初斥巨资买入时本就对这些国际公司的前景相当看好;另一方面,鉴于相关交易所涉金额不菲,目前来自买家的杀价行动势必导致谈判延迟。

  问题是,时间不等人。拿出更具价值的标的,开出更加优惠的价格,陈峰貌似别无他法。

  现在,终于轮到海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航科技,600751.SH)的核心资产英迈国际了。据悉,后者系全球领先的IT分销商之一,海航科技的前身“天海投资”曾在2016年12月斥资60.09亿美元的交易对价将其收入囊中。

  在2018年上半年两次澄清该资产为“非卖品”后,海航科技日前首度松口,承认有出售英迈国际的意向:在综合考虑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和聚焦主业等战略因素后,正在与有关方商谈出售英迈国际或者合作的可能性。

  都说“无并购无商誉,无商誉无海航”,截至2018年上半年,尽管英迈国际逾1500亿元的营收贡献几乎等同于海航科技的营收总额,并占据海航集团近五成的营收比例,但其仅7.5亿元的地板级利润却令估值大打折扣。更麻烦的是,海航科技因并购产生的巨额商誉风险正逐年加剧。

  根据2018年三季报数据,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对A股上市公司商誉及在净资产中的占比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对比。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有13家公司的商誉规模超过百亿元;商誉占净资产比超过八成的有32家,其中海航科技154.16亿元商誉规模相当于净资产的85.99%,排在榜单的第27名。而其商誉规模已是公司净利润的353.41倍,高居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第3位。

  麻烦缠身沦为“弃子”

  当“商誉雷”频频爆发致一批A股上市公司大幅下修业绩之时,海航科技或许应该庆幸对当当网的收购失败,否则该公司商誉将继续增加75亿元。

  2018年9月19日,海航科技发布公告称,由于资本市场等外部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且公司未就合同的履行情况等事项与交易对方达成一致意见,公司决定终止收购当当的交易。

  而当当网方面给出的原因之一则是,“海航是令人尊敬的集团,但发展过程中目前存在流动性困扰。”

  这或许是一次意料之中甚至“众望所归”的交易流产,然而难得一见的失手却仍非利好。海航科技9月25日复牌后连续4个交易日出现跌停走势,投资者们开始纷纷用脚表明态度。

  事实上,此次交易失败的最大输家为当当网的创始人李国庆。在先后错过亚马逊(AMZN.O)、百度(BIDU.O)和腾讯(0700.HK)等“诚意”买家后,海航的离场意味着在这个资本冬天里已没人愿意帮衬。日前,李国庆正式宣布离开这家一手缔造的公司,转而担任CRYSTO公链生态旗下DAPP的CEO。

  某种程度上,李确实不能吐槽海航系“背信”,因为2018年三季度,海航科技自身业绩增长戛然而止。在该公司2017年凭借英迈国际贡献3.8亿元净利润扭亏为盈,并实现同比增长7倍至3155亿营业收入后,当期归母净利润仅录得4360万元,同比下降6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更同比大跌135%至亏损1.9亿元。

  特别是并购英迈国际产生的巨额海外银团贷款,令该公司2016年以来的资产负债率长期在85%高位徘徊。

  先是银团贷款逾期并申请还款展期,紧随而来的是控股股东海航科技和大新华物流深陷股权冻结危机,当前十大股东方正富邦基金持续减持,作为曾经券商股票池里的“香饽饽”,海航科技彻底沦为“弃子”。

  日前网络上流传一份“某券商外泄的上市公司黑名单”。据该份未经证实的名单透露,因涉及虚增利润、大股东质押比例过高、股东大比例套现、无心主业、跨行业并购、业绩下滑、商誉过高等问题,多达200家A股上市公司已被券商认定“不沾为妙”。

  尽管因海外并购录得爆发式的业绩增长一度成为中信证券(600030.SH)和中金公司(3908.HK)2018年前三季度的重仓股之一,但海航科技终究也无法逃脱厄运。

  截至2019年2月21日,该公司2.92元/股收盘价较52周高点下挫55%。

  业绩下滑商誉风险加大

  利空还未散尽,更大的隐患正在撕下面具。

  2019年1月31日,海航科技发布2018年年度业绩预减公告。该公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18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将减少5.83亿元—8.12亿元,同比减少71%—99%;归母扣非净利润预计减少11.09亿元—16.01亿元,同比减少90%—130%。

  对于业绩下修的主要原因,公司方面表示,一方面报告期内发行可转换票据和美元Libor利率上升导致财务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子公司中合担保经营业绩下滑致本期投资收益减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海航科技并未“跟风”对154.16亿元的商誉进行计提减值。这意味着,若出售英迈国际或者寻求合作失败,海航科技的业绩将因商誉摊销面临巨额亏损。

  一个投资者的疑惑就此浮出水面:若出售英迈国际成功,近乎零业绩的海航科技未来的主营业务是什么?是否计划作为“壳”公司转让?未来是否有注入海航集团其他资产的计划?该公司拟并入海航集团旗下另一科技公司易建科技(831608.OC)的消息是否属实?如果是,那么英迈国际又将作何处置?

  针对上述问题,《投资时报》记者发送采访提纲至海航科技董秘办,但截至发稿日并未收到对方回复。

(文章来源:投资时报)

提交反馈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