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登录


密码输入错误
密码输入错误

忘记密码?

扫码登录

请使用最新版本犀牛之星app扫描二维码登录

立即注册 二维码登录

新材料两极分化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来源:英才 2019-01-10

  新材料产业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之一。近年来,随着下游新能源、精细化工、军工、航空航天、智能穿戴、新型建材、精密机械等行业迅速发展,我国新材料产业每年都在快速增长。

  根据中投顾问预测,202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

  总体来说,我国的新材料产业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大部分新材料细分产业处于导入期和成长期。下游市场空间广阔,关键领域的新材料自给率偏低,有望实现大规模进口替代,这对于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企业投入研发成本高,市场开拓难度大,在经济增速下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之下,存在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作为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但如果行业技术门槛过低,新进的企业和资本往往一拥而上,从而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参与者普遍亏损。因此,整个行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部分新材料取得了核心技术,顺利实现了进口替代,快速占领了国内市场,如碳纤维、纳米钛酸钡粉体。另一方面,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之间往往陷入低端产品的价格战,最终造成参与企业的亏损。

  技术多层陶瓷电容器高门槛护城河核心竞争力

  科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句话在新材料产业尤为贴切。

  新材料的生产规模往往不大,而以优异性能和高技术含量为特点。技术水平往往决定了企业的增长速度、利润率及竞争门槛。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同时也将大部分新进者阻挡在外。

  国瓷材料(300285.SZ)是一个掌握核心科技的企业的典型案例。

  公司是继日本堺化学之后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成功运用水热工艺批量生产纳米钛酸钡粉体的企业,并主持起草了《电子工业用高纯钛酸钡》国家行业标准。国瓷材料的研发成果填补了国内MLCC电子陶瓷材料行业的空白,也帮助其成为国内MLCC配方粉行业的绝对龙头企业。

  MLCC即多层陶瓷电容器,广泛用于智能手机、电脑和汽车当中。目前,国瓷材料的MLCC用系列功能陶瓷材料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80%以上,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MLCC龙头企业日本村田、韩国三星,二线下游企业风华高科(000636.SH)、潮州三环(300408.SZ)等都是国瓷材料的客户。

  MLCC陶瓷粉体材料生产技术门槛较高,竞争对手难以进入该领域。在国瓷材料成功攻破水热法生产高纯纳米钛酸钡粉体的技术后,全球仅国瓷材料和日本堺化学两家利用水热法工艺的企业,且国瓷材料相比对手堺化学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低于竞争对手30%到50%。

  核心的技术保障了国瓷材料的优秀利润率,MLCC配方粉业务毛利率常年保持在40%以上。尽管2014年日元持续贬值,公司遭遇竞争对手堺化学的间接降价影响利润受损,但国瓷材料在近几年始终保持了9%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MLCC市场一直由日韩

  和台湾地区的厂商主导,占据全球90%左右的市场份额。随着日本一线巨头砍掉常规格MLCC产品,转向高端的微小型MLCC,市场供不应求,MLCC价格暴涨,从2017下半年开始至今,MLCC价格一路飙升,曾在2两个月时间内暴涨10倍。MLCC配方粉价格也随之提高,至今已持续一年半时间。

  市场机构预测,到2019年底之前,MLCC供需状况仍无法平衡,目前MLCC供应仍持续紧俏。

  国瓷材料作为MLCC配方粉的唯一龙头企业,已在2017年底将产能由5000吨扩至7500吨,从而实现了量价齐升。2018半年报,公司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45%和147%。MLCC供需短时间无法平衡,国瓷材料在未来一年多时间内也将持续受益。

  碳纤维进口替代

  目前,我国的大量高端新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其中蕴藏着难得的机遇,一旦实现技术突破顺利国产化,就能分享广阔的国内市场,获得巨大的收益。新材料的进口替代也得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多部委联合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关键的战略材料的发展方向是产业化、规模化,替代进口材料,抢占市场份额。

  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风电、体育、汽车等多领域具备广泛可应用性,市场空间巨大且过去几年一直以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2018年国内碳纤维市场规模相比2017年增长20%以上。但由于国内企业尚未掌握高端碳纤维的制备技术,国内的碳纤维仍严重依赖进口。碳纤维属于航空航天装备材料,是“十三五”重点突破的对象,国产化和技术突破有望得到提速,实现大规模进口替代。

  光威复材(300699.SZ)是A股中最为纯正的碳纤维标的,是我国碳纤维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涉及碳纤维及织物,预浸料,复合材料等全产业链。自2017年上市以来,光威复材的其营收和净利润一直保持着较为高速的增长。

  碳纤维产品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类,军用碳纤维技术要求含量更高,因此毛利率也更高。光威复材同时兼顾军用和民用市场,主要客户包括国内航空航天领域主要军方企业,以及风电巨头Vestas等。其总体毛利率最近三年一直保持在49%以上,远高于吉林碳谷、恒神股份等以民用市场为主的企业。目前,国内碳纤维企业的研发正从最初始的T300T800T1000。光威复材的105吨产能T800H级产线目前在承担项目验证工作,该产线代表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生产技术,有望打破外企垄断,占据国内的高端市场。同时,T10000级产品已通过第三方取样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检测,未来有望实现量产。

  锂电材料低门槛下的过度投资

  新材料产业投资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前期的核心技术的研发,新产品的市场推广都具有不小的难度,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培育和扶植。

  如果行业技术门槛过低,或者企业高端产品研发无法实现突破,则只能重复地投资低端产能,从而造成产能过剩,参与者普遍亏损。曾经的碳纤维行业,如今的锂电池新材料都面临同一个问题——低门槛下的过度投资。

  我国的碳纤维企业存在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偏低端,下游企业不买账等问题,整个产业在2015年前后陷入全行业亏损的深渊。到2016年,约有30多家企业在“洗牌”当中阵亡,目前仅剩10余家。

  同样地,锂电池材料也面临高端市场缺席,低端市场无序竞争的局面。锂电池4大核心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其中电极材料的产能过剩尤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近1年内我国新规划了19个三元锂电池电极材料项目,其中公布了产能数据的16个项目的总产能就达到60万吨,已经超过了2020年全球正极材料的预期需求。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他们靠解决某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而获得某种垄断优势,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很难逃脱竞争的压力。

  2018年初以来,锂电池电解液的重要原料之一六氟磷酸锂的价格继续走低,从2017年年初的35万元/吨一路下跌至2017年年底的15万元/吨之后,现已基本游离到成本价的边缘。

  过度投资仍然是这轮价格崩塌的罪魁祸首。六氟磷酸锂技术最早被日韩企业所垄断,虽然有一定的技术壁垒,但并不高,随着2011年国内厂商多氟多(002407.SZ)首先攻克该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掌握了该技术,门槛大大降低。

  2016年,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六氟磷酸锂市场供给随之出现巨大缺口,价格也一路飙升。涨价刺激下,国内众多企业纷纷启动扩产计划,导致市场总产能大大超过总需求。

  据相关统计,截至2018年4月,国内六氟磷酸锂产能已经高达3.89万吨,在2019年前后仍有1.2万吨产能将会加入。而其市场需求却已经严重饱和,假设所有的锂电池电解液全部采用六氟磷酸锂,则2018年全球六氟磷酸锂需求量仅仅为

  3.8万吨,目前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在此行情下,主流的六氟磷酸锂厂商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利润下滑。拥有1万吨六氟磷酸锂产能的天赐材料(002709.SZ)是该领域的龙头企业,受产品价格下跌影响,2017年度,公司锂电池材料毛利率下降了4.77%,净利润下滑23%。2018上半年,锂电池材料的毛利率继续下降,下跌幅度达到

  19.98%。天际股份(002759.SZ)目前拥有8000吨六氟磷酸锂产能,公司2016年才通过收购开始介入锂电池材料的生产,此时六氟磷酸锂的涨价周期已接近尾声。从2017年至今,公司业绩表现一直受到产品价格下跌的拖累,其。公司在2017年报中表示,由于新收购的公司新泰材料的主要产品六氟磷酸锂的市场价格出现下滑,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1.5亿元。2018年中报,新泰材料六氟磷酸锂产品收入同比下降

  40.26%,毛利率同比下跌幅度达到惊人的43.78%。另一家生产厂商必康股份(002411.SZ)则在经营压力下选择直接放弃六氟磷酸锂业务,必康股份全资子公司九九久拥有六氟磷酸锂产能5000吨,受价格下跌影响,2017年公司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1.61%。2018年5月,必康股份与东方日升新能源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拟转让江苏九九久公司100%股权。以上三家企业,都是纷纷在六氟磷酸锂市场景气的时候选择扩产,2018年三家企业均有新的六氟磷酸锂产能投放市场。尽管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已经游离到成本价的边缘,未来继续降价的可能性不大,但在产能严重过剩下的情况下,市场出清注定是漫长而痛苦的。

  

(文章来源:英才)

提交反馈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