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登录


密码输入错误
密码输入错误

忘记密码?

扫码登录

请使用最新版本犀牛之星app扫描二维码登录

立即注册 二维码登录

犀牛智库丨2018年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报告

来源:犀牛之星 2018-12-12

锂电池.jpg

前言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1. 短期国内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仍将延续各自领域

现阶段国内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的主流路线是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目前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五种比较成熟的技术路线:钴酸锂(LCO)、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镍钴锰三元材料(NCM)和镍钴铝三元材料(NCA)。

其中,钴酸锂是数码锂电领域的主流正极材料,也曾应用于特斯拉早期车型,但受成本和安全性制约,动力领域已基本不再使用。锰酸锂动力电池曾经受到日系企业的重视,被日产聆风(Leaf)车型大规模采用,但LMO电池能量密度低的问题难以解决,也难改逐步淘汰出局趋势。磷酸铁锂以其高安全稳定性、长寿命周期和低成本的优点在国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三元材料则以高能量密度、长续航里程赢得了国内外电池企业的青睐,这二者是现阶段国内动力锂电的主流路线。

2016年1月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目录》中基于安全性的考虑而未将三元电池的电动客车纳入推广目录,磷酸铁锂自此已获得国内新能源客车市场的短期绝对主导权。以大众消费为主的新能源乘用车则相对更为关注续航能力和车身轻量化,因此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逐渐夺得该细分市场的话语权,随着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有望获进一步提升,将支持三元材料持续发力新能源乘用车领域。

2. 三元材料在动力电池的应用占比将提升

2014年之前,国内动力电池路线以磷酸铁锂为主。2014年开始受特斯拉效应影响,国内开始关注、研发三元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企业中,波士顿、万向、力神、比克等企业均有量产三元动力电池。从2014年下半年上市的车型来看,奇瑞eQ、北汽EV200、江淮iEV4等均采用的三元动力电池。

随着国内三元材料及三元动力电池的技术提升和安全性提高,三元动力电池在新能源车的使用比例将大幅提升,特别是在乘用车上。国务院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要求,至2015年动力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达到150Wh/kg。目前来看,磷酸铁锂电池不可能达到此目标,而三元材料有望达到,因此三元材料将在动力电池发挥作用。

另外目前上市的新能源车,续航里程都偏低,这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新能源汽车推广,提高续航里程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

3. 磷酸铁锂将主要用于新能源大巴、储能等领域

2016年受国家政策对续航里程的要求提高,原有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接近上限,此前为了安全考虑受限使用的三元体系锂电池被解禁,在轻量化和高续航里程的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下,三元体系锂电迅速抢占原有磷酸铁锂的乘用车市场份额。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磷酸铁锂材料在乘用车市场的比例会仍将保持下降趋势,但由于其价格优势、安全性、低成本、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新能源客车领域仍将保持绝对优势,随着储能市场爆发期的到来未来磷酸铁锂在储能领域也将逐渐放量。

4. 钴酸锂市场容量增长有限

钴酸锂主要用于数码类电池,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动工具等,如今平板电脑开始使用钴酸锂掺三元材料,或者使用纯三元;电动工具也在试验三元材料,因此,钴酸锂的数码市场在不断被三元材料取代。钴酸锂具有压实高、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其在手机领域仍将占据绝对优势,而在其他领域的占比会逐渐缩减。

今年来钴酸锂企业在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如北大先行、长远锂科等开始设计三元材料、当升科技更是将三元材料作为未来的重心。

5. 锰酸锂技术进展缓慢,市场萎缩

国外锰酸锂技术成熟,能用于新能源车,如全球大卖的丰田普锐斯就采用锰酸锂动力电池。但国内锰酸锂材料容量低、高温循环性能较差,因此国内锰酸锂一直未用于新能源车。当前国内的锰酸锂主要用于低容的圆柱电池和低端的铝壳电池,之前还与三元材料掺杂用于锂电自行车,但现在锂电自行车比较趋向于使用纯三元。

随着铝壳市场的萎缩、低端圆柱的品质监管严厉,锰酸锂材料在国内的应用将出现萎缩。

6. 三元材料高镍化进程逐步加快

三元材料是由三种电极材料共融而成的复合电极材料,理论上兼具每种电极材料的特性和优势,目前最常见的是NCA和NCM。其中,NCM是通过调配镍、钴、锰三者的比例,得到不同的电极特性,是目前主流的三元材料,也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年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目标为350wh/kg,2025年目标为400wh/kg,2030年目标为500wh/kg。要达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350wh/kg,在能量密度上具有优势的NCM三元材料无疑是目前最具可行性方案中的最优之选。

2017年以来不少动力电池厂家都在加速高镍三元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国内高镍三元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均已呈现燎原之势。虽然目前三元电池企业主要应用的还是NCM523和NCM622电池,但是NCM811已经进入了部分动力电池企业的材料供应链。随着材料体系的高镍化进程,预计明年国内三元电池企业将开始批量应用NCM811高镍三元材料,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将从200wh/kg向250-300wh/kg迈进。

7. 低端产能过剩已现,预计未来行业内将加速洗牌,行业集中度提升

国内市场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广阔,2016年正极材料产销两旺,多家企业不断扩产,而这样的态势也延续到了现在。据统计,自2017年1月份以来,包括厦门钨业、当升科技、科恒股份、天赐材料、湘潭电化、优美科、安达科技、裕能新能源、三秋新能源、国光电器、浩普瑞等11家企业都在国内投扩建正极材料,涉及投资金额超70亿元,产能规划近40万吨。

随着新增产能释放,现有市场竞争格局很有可能被打破,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常规型号毛利将继续下滑。与此同时当前市场正在经历,正极材料价格持续下降趋势明显,且能够满足动力电池企业对更高性能材料的企业并不多,未来市场上将出现中低端材料产能过剩,价格战将进一步激烈,总体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企业大跃进式布局的同时,产能过剩将成为接下来市场最大的风险。以磷酸铁锂为例,预计到2018年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有效产能将达30万吨/年,磷酸铁锂材料产能将出现明显过剩,磷酸铁锂材料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国际市场方面:随着国外正极材料企业产能继续向中国转移,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同时也拥有非常好的成本优势。目前优美科、日亚化学、日本户田、旭硝子、韩国L&F等国际大企业都已经将中国作为未来的主要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并都已或正在建立厂房。在市场竞争压力和群聚力量的影响下,其他国际企业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和更好的服务客户,也一定会选择进入中国设立正极材料生产基地。

一、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伴随着锂电池消费市场迎来2009年苹果智能手机产品市场投放以及在2013年特斯拉汽车成功突破美国传统汽车的巨头市场之后,锂电池消费市场迎来了市场爆发期、极大带动了消费类锂电池行业的发展。

中国的锂电池产业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大概在2010年左右,中国完成了核心原材料的全部国产化,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铜箔、隔膜等,一些终端产品也基本在中国完成了本土化。中国不仅成为全世界锂离子电池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最集中,产量最大的市场。

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也呈现中国、韩国、日本三足鼎立之势。从市场规模上看,中国的正极材料企业占据份额已经成为全球第一,超过日本和韩国。

而从技术水平上看,目前全球技术上最领先的是日本和欧洲,韩国居中,中国正在迎头赶上,随着中国正极材料的规模化增大,正极材料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正在缩小。

二、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链分析

1.jpg

资料来源:犀牛之星产业研究部

(一) 锂电池市场应用广泛

锂电池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从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拓展小到从电子表手表、CD唱机、MP3、MP4、摄影机、各种遥控器、剃须刀、儿童玩具等,大到从医院、宾馆、超市、电话交换机等场合的应急电源,也开始应用于风力发电、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很多地方政府将锂电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在招商引资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扶持。2017版的动力电池规范发布以后,一大批的动力电池企业掀起了扩产的浪潮,2017年底,动力电池整体产能超过2280亿瓦时,比上一年增长125%,进一步造成行业产能的过剩。2017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110亿个。根据亚化咨询的统计,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约为88.7GWh,同比增长29.3%,各消费大类市场占比如下;

2.jpg

2017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消费领域

(二)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核心材料之一

从锂电池产业链来看,主要包括锂原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以及生产设备等。其中,正极材料在锂电池中质量比较大(正、负极材料的质量比例为 3:1~4:1),且在锂电池生产成本构成中占比较高,一般为 25%~30%。

3.jpg

锂电池成本结构图

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142万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9.4万辆,销量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6%和53.3%。国内动力电池的装机量约33.55GWh,根据锂电池企业年报显示,部分企业出现了一定的库存。

2017年,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原料锂、钴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给电池行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很多企业为了实现2020年动力电池成本1元/瓦时的既定目标延伸产业链,一些车厂、电池厂投资电池关键资源,力争降低成本。

(三) 锂电池正极材料体系“三元化”进程明显

2016年12月29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补贴新政于2017年1月开始实施),新补贴标准分别对客车、乘用车及物流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出台更加细致化要求。新能源补贴政策落地,补贴政策更多奖励高能量密度电池,利好三元材料及燃料(氢能源为主)电池汽车,政策引导很明显的反应在2017年正极材料的生产中。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2017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量32.3万吨,同比增长49.54%,消耗碳酸锂约11万吨,同比增长52.14%(详见表2)。

4.jpg

由于补贴政策的调整,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刺激下,三元材料的生产量持续增长,成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路线。在产品体系方面,主流企业当升科技、贝特瑞、宁波容百等企业已开始抢先量产NCM811以及NCA等高镍三元材料。

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安全性高、低成本、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目前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和储能领域应用广泛,2017年,国内磷酸铁锂材料产量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两个市场仍表现出持续增长态势。

锰酸锂电池具备功率性能、放电倍率性能、低温性能好、电压频率高的特点。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正极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为满足动力电池、储能锂电及小型锂电三大市场的不同需求,主要电池材料厂与下游客户共同研发不同类型的产品,根据客户订单配料生产。

(四) 锂电池正极材料上游原料垄断化特征明显

全球锂、钴、镍资源的分布集中度较高且呈现寡头垄断特征,中国锂资源虽然丰富但禀赋不佳,而镍、钴资源匮乏,锂、钴、镍资源大量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全球市场的汽车电动化战略推进,当下原料的需求和供给成为关键一环。

1. 全球锂资源市场格局高度集中

全球锂资源集中度高,前四名储量占比96%。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锂资源储量约为1600万吨,相对2016年增长了150万吨,主要分布在智利、中国、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四个国家占储量总量的96%,集中度较高。

5.jpg

全球锂资源市场格局图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18年发布的数据,受益于锂电池对锂的消费需求增加,预估2017年全球锂矿产量约为43000吨,较2016年增长约13%。从近几年走势来看,锂矿产量虽有波动,但整体上有增长的趋势。

6.jpg

全球锂矿产量走势(单位:吨)

数据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1.1 锂在电池市场需求占比过半

锂电池消费比例上升,占比达到27%。从消费领域来看,2017年相对2016年消费领域变化不大,锂的消费依旧以电池、润滑脂、耐热玻璃、陶瓷等为主。电池仍是锂的主导消费领域,约占总锂需求的59%,其中电动汽车用电池,约占锂需求总量的27%。

7.jpg

2017年全球锂消费结构产业分布图

1.2 锂资源全球市场格局高度集中

锂资源呈现寡头垄断特征,CR6占比84%。从全球已探明锂盐竞争格局来看,锂矿具有高度垄断的特征。目前锂资源市场的有效供给主要还是集中在SQM、ALB、FMC、天齐和赣锋等几家龙头企业手中,六家企业占比达到84%,短期内锂资源有效产能仍然来自这几家企业。

8.jpg

2017年全球锂资源市场格局图

1.3 锂资源产地分布广泛,但高品质产区有限

全球锂矿以形态分类可分为卤水型和硬岩型两大类,66%存在于卤水当中,34%存在于矿石中 。

我国锂盐湖资源储量,在地理上分布于青海和西藏,两地盐湖锂资源储量占全国锂资源总储量的80%左右,其中青海锂资源储量占比接近50%,西藏占比28.36%。锂辉石主要分布于新疆、四川和河南;锂云母型矿床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等地,两者总体占比不到20%。

9.jpg

数据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1.3.1 我国四个主要盐湖产区

① 内蒙古盐湖区 本盐湖区主要为碳酸盐及硫酸盐型盐湖,缺少氯化物型盐湖。全区石盐储量约2亿吨。

② 新疆盐湖区 本盐湖区以硫酸盐为主,碳酸盐、氯化物型盐湖次之。在硫酸盐类型中以硫酸钠亚型为主、硫酸镁亚型次之,在某些硫酸盐和个别碳酸盐型盐湖中硼相对集中,全区石盐储量 66亿吨 (液态储量不计)。

③ 青海盐湖区 本区是我国盐湖资源最为丰富的湖区,以硫酸镁亚型存在,还有相当数量的氯化物型盐湖,本区石盐储量 3650亿吨,镁盐 65亿吨,氯 化钾 5.9亿吨,硼 酸盐、锂各为数千万吨。

④ 西藏盐湖区 本区盐湖类型为硫酸盐或碳酸盐型,硫酸盐型盐湖以硫酸钠亚型者居多,全区石盐储量 10亿吨,芒硝数十亿吨,硼 酸盐和锂盐均在 1000-2000万吨,水菱镁矿 70万吨,卤水氯 化钾数亿吨。

我国西藏盐湖品质较青海高,最具开发价值。西藏盐湖卤水以锂、硼含量高为基本特征,显著特点是卤水的Mg/Li值较低,甚至几乎不含Mg2+,卤水经过蒸发即可得到碳酸锂,西藏的盐湖资源主要集中在扎布耶盐湖、西藏阿里地区的结则茶卡盐湖和龙木错盐湖。 扎布耶盐湖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盐湖,其碳酸锂储量约为184万吨。扎布耶盐湖天然碳酸盐湖,资源极佳,其镁锂比仅为0.019,决定了其理论加工成本低廉。

1.4 产区自然环境制约导致产能有限

西藏地区主要从事盐湖提锂生产企业为西藏矿业和西藏城投,受地理条件限制,西藏地区盐湖提锂开发处于初级阶段,2017年产量不足5000吨。 西藏盐湖禀赋虽好,但在具体运营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西藏地区的盐湖海拔平均在4500米以上,当地缺乏熟练工人,而外调人员又难以适应当地恶劣的环境;另外,西藏的盐湖多处于山峰之间,因此可以用于安装厂房设备的平底较少,限制了产能的大幅扩张,因此,像西藏矿业等盐湖提锂企业多是对盐湖的卤水进行初步加工,然后运输至白银进行二次加工生成碳酸锂,运输距离超过2000公里。 综合来看,西藏地区的盐湖企业的扩产多受限于经营因素,大规模开发实现产能提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经济可行性相对差。

2017年底国内基础锂盐产能约25万吨,与2016年底17万吨产能相比,2017年国内锂盐产能增加了47%。2017年中国锂盐产量12.34万吨,产能利用率约为49%。

1.5 产品供需矛盾将会长期存在

2015年至今,作为锂电产业核心原材料的碳酸锂,已由3万元/吨飙涨至16万元/吨。当年10月后突然提价到了每吨8万元,2016年3月份前后,价格就涨到了每吨11万元至12万元。”据生意社数据,2018年1月5日,工业级碳酸锂、电池级碳酸锂报价分别约15万元/吨、17万元/吨。

0.png

资料来源:犀牛智库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2.钴资源对全球汽车电动化起决定性作用

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矿产之一,其物理、化学性能突出,在七大领域广泛应用,涉及材料、化工、电池等多方面。以钴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三元电池是新能源车的动力单元核心,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井喷式发展,对于钴的需求量也在逐步提升。按照各国的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来看,到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1000万辆,全球钴消费量将达到17万吨。

2.1 钴在电池市场需求占比过半

目前,钴主要用于电池材料、高温合金、硬质合金、催化剂等领域。电池行业和高温合金行业是最大的两块用钴领域,电池行业用钴量占比约为59%,其次是高温合金用钴量所占比约为 15%,硬质合金和金刚石工具行业、硬面材料、陶瓷和催化剂行业分别占比约为7%、 3%、 4%和 4%。

10.jpg

中国2017年钴消费领域

2.2 钴资源市场高度集中

全球的钴资源的分布和目前供需情况。全球陆地钴储量有1100万吨,非洲刚果金占全球钴资源的一半以上,除了非洲以外,澳大利亚还有一部分,还有古巴有一部分,还有赞比亚,俄罗斯等等。2017年全球钴产量达到11.1万吨,与2016年产量持平。其中刚果依旧是产出大国,2016年和2017年产量分别达到6.4万吨,占全球产量的58%。从来源地追溯,全球将近70%的钴是来自于非洲,当然还有17%的是太平洋地区。还有10%是来自于北美,古巴也是比较多的国家。钴矿的供应商分布也非常集中,嘉能可、自由港、欧亚资源和Inco等前四家已经占了65%。

11.jpg

全球钴资源储量分布图

12.jpg

全球钴资源储量图(万吨)

2.3 钴矿分布以伴生矿为主,供给量受铜、镍价格影响大

全球钴矿资源中,41%为铜钴矿,36%为镍铜钴硫化矿,15%为红土镍钴矿。从全球钴矿产出分布来看,铜钴矿占比 60%,镍铜钴硫化矿为 23%,红土镍钴矿为15%。在这些矿中,钴品味都大幅低于铜、镍品味,导致钴矿开采更多的受铜、镍价格影响,钴价格对其影响较小。

13.jpg

全球钴矿资源分布图

14.jpg

全球钴矿产出占比图

2.4 国内钴资源较为匮乏且储藏量较低

我国仅有的钴资源绝大多数为伴生矿,主要伴生铜、镍、铁矿中,独立成矿的钴矿保有储量约为8万吨,仅占全球储量的1%左右,钴资源较为匮乏。中国目前已知的钴矿产地有150余处,分布于24个省(区),主要分布在甘肃、山东、云南、河北、青海、山西6省,占比达到70%。

15.jpg

中国钴资源分布图

2.5 国内钴市场需求主要依赖进口

基于中国钴资源禀赋较差的原因,中国钴主要依赖进口。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钴矿进口量为10.07万吨,进口金额为33919.67万美元。出口方面,2017年钴矿的出口量为95.3吨,出口金额为13.5万美元。

16.jpg

2017年钴原料进口情况图

2.6 钴价格受供需影响持续上涨

2016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三元电池用钴成为钴增速最快、空间最大的需求领域,钴价格持续攀升。截止2017年年末,长江钴价格较年初上涨105.5% 至56.0万元/吨。

17.jpg

长江钴价格走势(单位:元/吨)

2.7 钴资源市场格局高度集中

钴资源呈现寡头垄断,三大公司占有率达40%。全球的钴矿上游资源主要被嘉能可、洛阳钼业、欧亚资源等跨国矿企控制,三家企业钴矿产量占全球比例超过40%。

国内钴相关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前三大公司已经占据了80%以上的产量。相关上市公司为洛阳钼业、华友钴业、格林美等。

18.jpg

全球三大钴供应商市场占有率

3. 镍资源全球储量丰富且资源集中度高

世界镍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在地壳中的含量不少,但比氧、硅、铝、铁、镁,要少很多。地核中含镍最高,是天然的镍铁合金。全球镍资源集中度相对锂、钴较低。全球镍资源整体来说较丰富,2017年全球镍资源储量约为7400万吨,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巴西和俄罗斯等地区,其中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一位,储量达到1900万吨,占比达到25.7%。

19.jpg

全球镍资源储量分布图

20.jpg

2016年和2017年全球镍产量图(单位:万吨)

3.1 镍在锂电池市场占比较低

镍资源各消费类型市场中不锈钢占据全球镍消费主导地位。从镍的应用领域来看,镍是重要的工业金属,广泛运用于钢铁工业、机械工 业、建筑业和化学工业。从数据来看,2017年镍主要应用于不锈钢和超级合金,分别占比66%和19%,不锈钢依然占据全球镍消费的主导地位,电池市场占比较低,仅为4%。

21.jpg

2017年全球镍消费领域

3.2 国内镍资源产量有限,市场仍需要进口满足需求

我国镍产品以镍生铁为主,镍矿进口主要来自菲律宾和印尼。2017年中国原生镍产量约为63.5万吨,同比增长6%,其中含镍生铁产量为41万吨,电解镍产量18万吨,镍盐产量4.5万吨。从进口国家开看,主要来自菲律宾和印尼。

22.jpg

3.3 国内镍资源储量集中度高,但品质较低

中国镍资源并不丰富,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国镍金属储量为300万吨,目前已探明镍矿84处,分布于全国19个省区,西北、西南、东北等地集中度较高。其中甘肃金川白家嘴子镍矿长约6.5km的地段内拥有全国62%的保有储量。

23.jpg

中国镍资源分布图

3.4 镍产品价格一路上涨,在锂电池领域仍为市场接受

24.png

据生意社数据显示,长江有色金属现货市场镍的报价为101800元/吨,国内金属镍的市场均价为10万元/吨左右,相比于超60万元/吨的钴,成本明显较低。在动力锂电池领域从国家对能量密度要求的逐年提高,可以预见三元材料将是大方向,而从镍与钴的供货以及价格走势对比,高镍三元材料将是未来的主流方向。

3.5 国内主流企业新增硫酸镍产能中电池级占比较高

25.png

(五) 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三元高镍化大势所趋

1. 不同正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以及市场应用

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主要为含锂的一些化合物,如钴酸锂(LiCoO2)、锰酸锂(LiMn2O4)、多元金属复合氧化物(即三元材料 NCM、NCM 等)和磷酸亚铁锂(LiFePO4)等。

1.1 钴酸锂,自从锂离子电池商业化以来,一直作为正极材料的主流被应用,其主要技术发展发生在 2000 年前后的高密度化合成工艺,通过提高烧结温度和增加烧结次数,合成出十几微米以上的单晶一次晶粒,将钴酸锂电极的压实密度提高到4.0g/m3以上。由于钴酸锂在在更高电压下存在结构不稳性,因此其工作电压较低,进而导致钴酸锂主要运用在小电池,如手机、电脑电池等。

1.2 锰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集中研发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日本索尼公司推出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后,但其在高温下与电解液相容性差,致使结构不稳定,导致容量衰减过快,因此高温循环差的缺点一直限制着该材料在实际锂离子电池中的使用。90 年代中后期,众多学者发现采用元素掺杂可有效地改善锰酸锂的高温循环,尤其铝(Al)的掺杂对锰酸锂高温电化学性能的改善最为有效,由此也推动了锰酸锂产业化的进程。目前已有少量企业国内可以制备出可供锂离子动力电池使用的具有良好高温循环与储存性能的掺杂型锰酸锂材料,并应用到动力型锂电池上。

1.3 磷酸铁锂,在 20 世纪 90 年代,由于被认为是电子绝缘体以及脱嵌锂过程中的两相反应导致锂离子扩散速度等原因而没有受到重视,但从 21 世纪初,部分学者利用碳包覆技术改善了它的电化学性能后,该材料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的热点和重点。磷酸铁锂具有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高、常温循环性能优异等特点,并且存在铁(Fe)和磷(P)的资源丰富、对环境友好等优势,是最近几年国内普遍选择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

1.4 三元材料,受锰酸锂等单质材料掺杂技术的启发,多元金属复合氧化物(即三元材料 NCM、NCM 等)的研发、应用及生产推广开始很快兴起,由于三元材料综合了钴酸锂、镍酸锂和锰酸锂三类材料的优点,形成了 LiCoO2/LiNiO2/LiMnO2三相的共熔体系, 故存在明显的三元协同效应,使其综合性能优于单组合化合物,因此,近两年来成为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重点,并随着生产技术工艺的进步,开始大量推向市场,并在动力型锂电池市场占据了重要的位臵,也在消费型锂电池市场开始慢慢取代钴酸锂。

26.png

27.png

2. 正极材料总体销量大涨,但各体系材料表现差异较大

2018年锂电池正极材料总销量11.2万吨,同比增长14.3%,正极四大材料各自增长分别为:三元43.3%,钴酸锂5%,锰酸锂50%,磷酸铁锂-35%。

从增速来看,锰酸锂与三元最大,其各自体量方面分别为:1.4万吨,5.26万吨。而钴酸锂则基本维持平稳,磷酸铁锂则出现大幅度下滑

28.png

数据来源:起点研究

3. 正极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企业利润不断递减

3.1 从产值来看;2017年国内正极材料产值413亿,由于终端补贴政策的退坡,电池价格下滑,行业形成价格传导效应、上游资源端钴、镍、锂价格持续走高迫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升高以及企业内部应收账款增多,财务费用高,同时账期加长。政策驱使企业不断增加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等。导致企业同比增长了98.56%。但企业总体毛利却在下滑。

29.png

数据来源:起点研究

3.2 价格方面;上半年四大正极材料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其中钴酸锂与三元材料呈现大幅度上涨而锰酸锂与磷酸铁锂则出现下滑,三元材料上涨22.3%,钴酸锂上涨23.6%,锰酸锂下降2%,磷酸铁锂下降11.8%,主要原因:1)上游原材料钴金属、镍金属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导致三元材料、钴酸锂价格跟随上涨;2)碳酸锂价格小幅度下滑,加上无水磷酸铁国内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其价格同比每吨下个超过25%,因此使得锰酸锂与磷酸铁锂二大材料出现下滑。

30.png

数据来源:起点研究

从企业经营层面来看,2018年锂电正极材料行业总产值同比增幅达将超过30%,但由于1)上游资源端钴、镍、锂价格持续走高迫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升高;2)行业账期拉长,三元材料、钴酸锂企业现金流紧张,财务费用增加,总成本上升;3)企业负债提高,利息支出增加等原因,企业总体毛利却在下滑。

3.3 国内高端正极材料产能有待逐步释放

31.png

32.png

数据来源:电池网

3.4 中国正极材料企业省份分布情况

中国正极材料产业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了环渤海、泛珠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河南省四大区域,但是区域集中度并不高,四大区域合计119家正极材料企业占企业家数的59%。区域集中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a、正极材料生产资金投入小,只需要100-200万元便能建立一条生产 ;b、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材料,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等方面都给予优惠;c、低端产品的技术门槛低,只需要买条生产设备便能开始生产。

中国正极材料企业数量前10名省份

33.png

数据来源:起点研究

江苏、天津、广东地区是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最早的地区,其产业链配套十分完善,除金属矿领域稍微欠缺外,锂离子电池生产领域远远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也直接带动正极材料的快速发展。

北京、湖南地区利用在金属加工领域强大的研究优势,较早进入正极材料产业化阶段,尤其是在钴酸锂生产领域。

河南、江西在最近一两年内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发展势头强劲,产业活跃性强,正极材料大规模投资不断涌现,产业集聚效应渐渐形成。其他区域正极材料产业链相对较弱,企业的分布也相对分散。

3.5 正极材料细分类别市场增速差异化较大

3.5.1 磷酸铁锂:2017年总产量5.8万吨,同比增长基本持平,只有1.75%。

今年增长主要受限于政策对三元材料的解禁,并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与补贴挂钩,促使动力电池企业往高能量密度方面发展。目前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介于 100-120Wh/kg 区间,上限为160Wh/kg,制约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基于现阶段的磷酸铁锂能量密度远无法达到该标准。市场方面虽然有新能源客车和储能市场的需求支撑,但其需求增长有限。

3.5.2 三元材料:2017年总产量8.6万吨,同比产量增加了58.38%,主要受新能源乘用车和专用车、锂电自行车、低端数码电池等市场带动。产量较大的企业主要有宁波容百锂电、长远锂科、当升科技、厦门钨业等。

3.5.3 锰酸锂材料:产量2.1万吨,同比增长16.6%。在新能源客车市场、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数码三元混合锰酸锂等增长明显。产量较大的企业主要有湖南桑顿、青岛乾运、赵县强能等。

3.5.4 钴酸锂材料:产量4.5万吨,同比有增长28.9%。其主要受国外3C数码市场的需求拉动,同时国内高端智能数码电池需求增长。企业方面,现全球市场集中度逐步上升,主要集中在中国企业,如天津巴莫、厦门钨业、湖南杉杉等。

三、锂资源端主流企业业务分析

1. 天齐锂业

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锂系列产品为主的化工类公司。公司主要从事锂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锂坤达"牌工业级碳酸锂、电池级碳酸锂、无水氯化锂、氢氧化锂等四大系列、十多个品种规格的锂产品。是我国目前锂行业中产量和销售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拥有五项发明专利.公司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在生产工业级碳酸锂等基础锂产品的基础上,致力于发展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无水氯化锂等高端锂产品,在我国锂产品产业中具有综合优势。

天齐锂业是国内最大的锂电新能源核心材料供应商,国内锂行业中技术领先、综合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矿石提锂生产商。

2014年完成了对全球最大锂矿生产商泰利森的51%权益控股。形成了如下图的全球锂矿市场主要供应格局(2016年)

34.jpg

35.jpg

2018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

2. 西藏矿业

公司拥有独家开采权的西藏扎布耶盐湖是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锂矿盐湖,已探明的锂储量为184.10万吨,是富含锂、硼、钾固、液并存的特种综合性大型盐湖矿床。 西藏扎布耶盐湖卤水含锂浓度仅次于智利阿塔卡玛盐湖,含锂品位居世界第二,具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天然碳酸锂固体资源和高锂贫镁、富碳酸锂的特点,卤水已接近或达到碳酸锂的饱和点,易于形成不同形式的天然碳酸锂的沉积,因而具有比世界同类盐湖更优的资源。经过多年的工业实践,公司现采用的“太阳池结晶法”生产工艺是适应西藏扎布耶盐湖的,也是对环境损害较小的。目前扎布耶锂精矿的年产能为5000-6000吨。

锂盐产品;公司锂盐产品生产采取母子公司内部委托加工模式, 即由西藏扎布耶利用卤水生产的锂精矿, 再由白银扎布耶公司采用成熟通用的工艺深加工生产工业级碳酸锂、 氢氧化锂和电池级碳酸锂。

36.jpg

2018年上半年企业营业财务数据

3. 江特电机

江西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锂产品、电动汽车及智能机电产品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4.69亿元,总资产78.5亿元。 下属子公司、分公司30多家,产业分布在国内江西、上海、天津、浙江和江苏5省市及境外德国、日本等地区,经营业务涵盖锂矿采选与深加工、电动汽车、智能机电等行业。

产业布局;围绕“升级、转型”的发展主线,公司确立了“快速发展锂与汽车产业,做强做精智能机电产业”的战略目标,通过自主创新和外延扩张相结合的方式,公司完成了锂、汽车、智能机电三大产业的布局,朝着建成“国内大型碳酸锂加工基地”、“国内领先的电动车生产基地”、“国内智能化电机生产基地”

锂资源板块业务;公司掌握了丰富的锂矿资源,拥有5处采矿权,8处探矿权,占宜春市已探明锂矿面积的近2/3,资源价值巨大。公司依托锂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锂矿采选、深加工业务。宜丰狮子岭年采选120-160万吨锂矿基地即将投入使用,下属泰昌矿业公司年选矿能力在80万吨左右;下属宜春银锂公司掌握利用锂云母高效低成本提取碳酸锂技术,已建成利用锂云母年产5000吨碳酸锂生产线,已动工兴建利用锂云母年产1万吨碳酸锂生产线。合资的江西宝江锂业公司已动工兴建利用锂精矿年产1万吨碳酸锂和5000吨氢氧化锂生产线。下属江西江特锂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年产正极材料1200吨。

汽车板块业务;公司按汽车四大工艺要求及标准,建有4条电动客车生产线和1条电动乘用车生产线,拥有轻、中、大型客车生产资质和艾菲系列MPV、考斯特6米与8米系列、物流车4与6米系列,公交及大型客车8米、10米、12米系列等车型。

公司旗下江苏九龙汽车拥有行业优秀的豪华商务电动车知名品牌,位居新能源商用车发展前列,拥有较强的整车研发能力,累计取得了4项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

机电板块业务;公司智能机电产业具有50多年的电机专业化制造经验,已经具备了较先进的技术水平,综合竞争力位于特种电机行业前列,其中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伺服电机、塔吊电机、起重冶金电机、风电电机、电梯扶梯电机等多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细分行业前列。

37.jpg

2018年上半年企业营业财务数据

2018年半年度,公司锂产业产销显著提高,盈利能力大幅增强,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速明显。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896.93万元(合并数,下同),比上年同期增加64,810.68万元,同比增长63.49%;利润总额32,815.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152.88万元,同比增长328.2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0,515.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308.08万元,同比增长391.57%。

其中锂电新能源产业:银锂公司新工艺运用后的生产线运行稳定,碳酸锂产销量显著提高,利润大幅增长。锂矿资源供应方面,宜丰项目试产完成后产线逐步稳定,将成为公司碳酸锂原料的重要来源之一。锂辉石方面,公司入股的澳大利亚上市公司Tawana的巴尔德山已经产出高品质精矿,目前月产量稳定在1万吨左右,部分精矿已经运抵国内,为公司锂辉石精矿加工生产锂盐提供了原料保障。下半年,公司将继续积极推进碳酸锂新产线的建设及调试,尽快实现达产达标。

4. 赣锋锂业

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总部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公司是专业从事于锂铷铯和锂电新材料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国际知名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深加工锂产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供应商,拥有特种无机锂、有机锂、金属锂及锂合金等系列产品。先后开发了金属锂(工业级、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氯化锂(工业级、催化剂级)、丁基锂、氟化锂(工业级、电池级)和锂电新材料系列等三十余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新产品,广泛应用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领域,是国内锂系列产品品种最齐全、产品加工链最长、工艺技术最全面的专业生产商,产品远销到美国、日本、国韩、台湾、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在锂资源生产技术方面;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卤水提锂”和“矿石提锂”产业化技术的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加工基地,金属锂销量占据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拥有国内领先的金属锂冶炼和低温真空蒸馏提纯技术,金属锂超薄锂带加工技术世界先进,锂带厚度可以控制在0.07mm以下。同时,公司还是全球最大的锂再生资源规模化综合利用的企业、是国内唯一专业化规模化供应丁基锂的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38.jpg

2018年上半年企业营业财务数据

公司是全球第三大及中国最大的锂化合物生产商及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商,拥有五大类逾40种锂化合物及金属锂产品的生产能力,是锂系列产品供应最齐全的制造商之一。

营业收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82%;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88.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3%;净资产45.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9%。

新建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年产2万吨单水氢氧化锂项目建成投产,产能逐步提升;年产1.7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加紧建设中,预计将于2018年4季度建成投产,新增的生产设施将扩充公司的产能以应对业务的快速增长,公司将根据未来锂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评估和实施扩产计划。

5. 融捷股份

融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2007年12月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一、新能源材料产业:公司新能源材料产业以锂产业链为主体,最上游是锂矿资源的采选,中游是锂盐及深加工,下游应用端分化为锂电池等行业。2009年9月,公司开始进入新能源锂产业锂矿采选业务。全资子公司融达锂业持有康定甲基卡锂辉石矿134号脉采矿权证,矿山储量为2899.5万吨。融达锂业经过采选工艺生产出锂精矿,销售给下游锂盐厂,用于锂盐及深加工产品。

2014年6月,公司进入新能源锂电设备生产装备业务领域。控股子公司东莞德瑞主要产品包括全自动化成机、注液机、卷绕机、包装机、抽气机、干燥机、自动上下夹具机、分组机等。2017年7月,公司初步完成锂业及深加工业务布局。控股孙公司长和华锂主要从事碳酸锂、氢氧化锂等基础锂盐的生产和销售,目前拥有3000吨/年碳酸锂生产加工能力。

2017年10月,公司完成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布局,参股公司融捷金属的主要产品为四氧化三钴,主要用于制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极具竞争优势。

二、光电显示材料产业:公司光电显示材料产业主要包括智能电子书包、柔性电子显示屏及模组等。智能电子书包属于国家数字化教育的一部分,终端使用者是全国在校的中小学生,目前还处于推广应用阶段。智能电子书包从材料到应用是个系统工程,柔性电子显示屏及模组属于电子书包的上游,主要包括显示材料、柔性基板以及显示技术三个方面。2015年4月,公司开始涉足智慧科技电子书包领域;2016年9月,公司进入柔性电子显示屏及模组业务领域,控股子公司融捷光电主要负责柔性电子显示屏及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7.jpg

2018年上半年企业营业财务数据

四、钴资源端主流生产企业分析

1. 华友钴业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浙江桐乡经济开发区,专注于钴新材料深加工以及钴、铜、镍有色金属采、选、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钴铜湿法工艺、钴新材料、环境保护领域拥有了国内一流的自主核心技术。

38.jpg

2018年上半年企业营业财务数据

报告期内共生产钴产品总量10735吨,同比增长4%,为公司经营业绩增长提供了主要的产品支撑。新能源产业板块深化一个布局、两个突破,打造竞争优势,稳定生产、开拓市场的能力显著提升,自有产线的产量、质量稳步提高,生产运行日渐成熟,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报告期内自产三元前驱体6988吨,同比增长90%,

报告期内共销售钴产品总量9353吨,同比增长5%,销售三元前驱体6383吨,同比增长225%,三元前驱体市场开拓取得重大进展。

产业链扩展,围绕锂电全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一批战略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非洲区的CDM公司PE527矿权开发项目实现达产达标,MIKAS升级改造项目(一期)试生产有序推进,MIKAS公司扩建15000吨电积铜、9000吨粗制氢氧化钴项目(二期)启动建设;衢州基地的硫铵扩建竣工投产,废旧电池资源化绿色循环利用项目、新建氧压浸出项目等项目全面展开;桐乡总部的硫酸钴扩产前期工作启动,钴镍新材料研究院项目开工建设;衢州科创中心,衢州、桐乡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基地展开规划研究。上半年,公司与韩国POSCO、LG化学完成了四个合资公司项目的签约落地,目前合资公司已注册完成,正在开展行政审批、可研编制、工艺设计等前期工作。与POSCO、LG化学的合作,打开了公司开放合作的新局面,将有效整合双方在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方面的技术与市场渠道优势,有利于双方在锂电新能源材料产品技术研发、原材料供应、市场推广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锂电新能源材料产业链,为公司融入全球新能源车供应链体系、拓展国际锂电新能源材料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

2. 洛阳钼业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阳钼业”或“公司”)主要从事铜、钼、钨、钴、铌、磷等矿业的采选、冶炼、深加工等业务,拥有较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条。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钨生产商之一、第二大钴、铌生产商、前五大的钼生产商和全球领先的铜生产商,同时也是巴西境内第二大磷肥生产商。

公司于2007年4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于2012年10月回归A股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A+H两地上市平台的矿业类上市集团,公司目前总市值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位于国内有色行业第一位。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7全球矿业趋势报告,公司位居全球矿业企业第29位。

39.jpg

2018年上半年企业营业财务数据

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以铜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而小金属方面,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爆发性增长带来钴价跳涨,消费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钼消费持续增长,公司目前运营的各个业务板块经营持续向好。

3. 寒锐钴业

南京寒锐钴业股份有限公司(Nanjing Hanrui Cobalt Co., Ltd 股票代码:300618)创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南京市江宁开发区。

拥有三家实业公司、两家国际贸易公司的跨国企业集团。寒锐钴业旗下的南京寒锐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刚果迈特矿业有限公司、江苏润捷新材料有限公司构成了寒锐钴业的生产主体,寒锐钴业(香港)有限公司和南京齐傲化工有限公司构成了寒锐钴业的贸易主体。

集团业务涵盖钴铜矿开采、冶炼、钴粉及其他钴基粉体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并持有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企业。寒锐钴业积极践行“走出去”的国家战略,2007年在非洲刚果(金)投资设立了迈特矿业子公司,从事钴、铜矿资源的开发和产品深加工,形成了从矿产开发、冶炼,直至钴中间产品和钴粉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保证了寒锐钴业稳定的原料保障和极具竞争力的产品优势。

40.jpg

2018年上半年企业营业财务数据

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电池产业持续发展,国际市场钴价格维持高位,但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有色金属行业整体波动,钴金属价格先扬后抑。报告期内,公司以品牌化系列钴产品为基础,借力资本市场,整合资源优势,继续推进全产业链布局,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244.12万元,同比增长204.4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2,877.92万元,同比增长288.97%。

与去年同期相比,钴粉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2.30%,电解铜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6.62%,钴精矿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6.70%,钴盐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090.36%。

全力推进建设项目,公司把在建项目有序落地,稳步推进。“年产3000吨金属量钴粉生产线和技术中心建设项目”,项目设备采购已基本预订完成,土建施工正在进行中;刚果迈特5000吨金属量氢氧化钴生产线,于2017年完工投产,本年已产生效益,同时,刚果迈特年产10000吨电解铜项目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产能翻倍;“寒锐钴业在科卢韦齐投资建设2万吨电解铜和5000吨氢氧化钴项目”目前处在设备购置阶段。与此同时,公司加强了与刚果本地矿权所有人和独立矿山承包开采团队的合作,以便稳定和扩充矿产来源渠道,保证公司产业链矿产源头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

4. 格林美

公司于2001年12月28日在深圳注册成立,2010年1月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股票代码 002340 ,是中国开采“城市矿山”资源第一支股票、再生资源行业和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的第一支股票,总股本38.16亿股,净资产70余亿元,在册员工6000余人。

建成覆盖中国广东、湖北、江西、河南、天津、江苏、山西、内蒙古、浙江、湖南等十省市的十六大循环产业园。 格林美已建成7个电子废弃物绿色处理中心、6个报废汽车回收处理中心、5个废旧电池与动力电池材料再制造中心、3个废塑料再造中心、3个危险固体废物处理中心、2个硬质合金工具再造中心、2个稀有稀散金属回收处理中心、1个报废汽车零部件再造中心、1个动力电池包梯级再利用中心,建成废旧电池与动力电池大循环产业链,钴镍钨资源回收与硬质合金产业链,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报废汽车综合利用产业链,废渣、废泥、废水循环利用产业链等五大产业链。

格林美年回收处理废弃物资源总量300万吨以上,年回收处理小型废旧电池占中国报废总量的10%以上,年回收钴资源与中国原钴开采量相当,年回收钨资源占中国原钨开采量的8%,年回收锗资源占世界锗产量的6%,年循环再造锂离子电池正极原料占中国市场的20%以上,年回收报废家电1000万台以上,占中国总量的15%以上,年处理报废线路板占中国总量的20%以上,循环再造钴、镍、铜、钨、金、银、钯、铑、锗、铟、稀土等30种稀缺资源以及超细粉末、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材料、塑木型材等多种高技术产品,形成了中国最完整的稀有金属资源化循环产业链。建成世界最大废旧电池与钴镍钨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世界最大超细钴粉制造基地,世界最大三元动力原料再制造基地,世界领先的电子废物与报废汽车循环利用基地,

41.jpg

2018年上半年企业营业财务数据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2,638.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92%,利润总额53,798.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1,121.6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83%。

新能源材料业务公司继续围绕打造“电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新能源汽车服务”新能源全生命周期循环价值链,积极构建“1+N”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网络,先后与三星、东风、北汽等80多家车企、电池企业签订了电池回收处理协议,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走向从“绿色到绿色”的全生命周期绿色模式。

通过大幅提升绿色与智能制造水平,公司已建成荆门-泰兴-余姚三大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前驱体智能制造基地,建成以无锡为中心的世界先进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材料智能制造基地,以武汉园区为中心的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基地和以荆门园区为中心的废旧电池整体资源化综合利用处置基地;建成武汉、无锡和荆门三大新能源动力电池拆解示范中心,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初步成型,绿色+智能制造动力电池原材料引领行业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动力电池用三元材料前驱体主流供应CATL供应链、三星SDI与ECOPRO等国际主流客户,并获得LGC、BYD等国际主流企业认证。同时,公司全面快速突围高镍主流产品关键技术,NCM高镍前驱体已通过LGC认证,NCA前驱体已与ECOPRO建立稳定供货关系,并已建成2万吨/年三元材料高镍前驱体生产线。新能源电池材料板块占营业收入比重57.54%,该业务成为公司业绩增厚的有利支撑点。

2018年,公司将继续聚焦推动622与811等高镍产品的大批量市场化,以高质量产品抢占市场先机,迅速进入世界三元材料前驱体与三元材料产业链的领先地位。

五、正极材料主流企业业务解析

1. 杉杉能源(钴酸锂+三元)

2003年,杉杉股份进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杉杉能源(835930)是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控股的子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于2016年2月16日起在新三板挂牌。

目前,正极产品包括钴酸锂和镍钴锰三元材料及三元前驱体等系列产品,其中高电压、高压实、高能量密度的高端钴系产品如4.45V、4.5V占有绝对市场优势,并进入苹果、华为的供应链;三元产品不断向高镍方向发展,532、622等产品销售量占比不断攀升,5000吨811产线已开工建设并有望在2018年建成投产。三元前驱体主要为三元产品实现一体化生产配套,以提升三元产品毛利率。

2. 贝特瑞(磷酸铁锂+三元)

贝特瑞(835185)是由中国宝安集团控股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新能源材料生产厂家,集基础研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主要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天然鳞片石墨以及石墨制品加工等。

自2006年以来,贝特瑞从未停止与放弃对正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2011年,贝特瑞正极材料层状锰酸锂已在电单车上成功试运行。2013年贝特瑞开始进入正极材料的产业化阶段。2013年12月,贝特瑞申报的专利《锂离子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全固相制备方法》已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专利证书。

3. 振华新材(钴酸锂+三元)

振华新材(870341)成立于2004年,作为大型央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产品涵盖消费电子产品及电动汽车所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包括动力三元、钴酸锂、复合三元、钴镍锰酸锂三元、高锰多晶系列产品。此外,公司还成功开发出了层状镍锰二元、尖晶石镍锰二元等正极材料和钛酸锂负极材料,并已完成中试,可根据市场需要随时量产。

4. 天力锂能(三元)

天力锂能(833757)成立于1983年3月,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也是业内同时拥有前驱体和成品三元材料少数供应商之一。

公司提前布局新产品,以“811动力型三元材料”和“NCA正极材料”为发力点,与中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新乡电池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并聘请了2名日本专家,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预计2017年下半年可以逐步量产。

5. 科捷锂电(三元)

科捷锂电(871673)成立于2013年10月,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下游应用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业务涵盖了三元素几十余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包括KN-1型三元素、KN-4型三元素、KN-4H型三元素-SEM、三元单晶KN-8等。

公司控股股东王辉于2008年11月17日成立了江苏科捷锂电池有限公司,开始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三元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股东王辉与其他股东于2013年10月24日投资成立了宁夏科捷锂电池有限公司。为了消除同业竞争,自2016年开始,江苏科捷锂电池有限公司不再从事任何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相关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6. 亚融科技(三元)

亚融科技(832991)是国内专业生产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企业,成立于1997年,前身为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储能材料厂,2007年更名为吉林吉恩亚融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经过改制重组,正式更名为吉林亚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5年7月31日登陆新三板。

2016年7月,亚融科技拟设立全资子公司吉林奥融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册地为吉林市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年产镍钴锰酸锂2万吨、硫酸铜1310吨、硫酸锌770吨。

7. 中天新能(锰酸锂+三元)

中天新能(870309)成立于2008年9月,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1月5日,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较小,产品结构单一,主要产品为锰酸锂,新产品镍钴锰酸锂还处于试生产、试销售阶段。

2015年公司销售的磷酸铁锂是公司以前年度的库存产品,由于公司未来将专注于锰酸锂产品,以后不再生产磷酸铁锂,所以公司于2015年将库存的磷酸铁锂全部进行销售处理。

8. 卓能材料(磷酸铁锂+三元)

卓能材料(834314)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从事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开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目前主要产品为各种型号的磷酸铁锂电池材料。

2015年3月22日,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原控股股东承德海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烟台联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75%的股份。联丰创投为国资经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国资经营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隶属于烟台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烟台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9. 安达科技(磷酸铁锂)

安达科技(830809)前身是贵州省开阳安达磷化工有限公司,于1996年8月23日注册成立。2013年12月15日,变更为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6月18日于新三板挂牌上市。

安达科技经营范围为锂电池正极材料制造业,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及销售磷酸铁、磷酸铁锂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比亚迪磷酸铁材料的主要供应商。

2016年5月24日,公司在贵州证监局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备案,并收到辅导备案登记受理通知书。

10. 欧赛能源(磷酸铁锂)

欧赛能源(836058)成立于2008年6月,2016年4月在新三板上市,是一家专业从事磷酸铁锂电池、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和能源解决方案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公司生产基地位于全国第三大矿区、五大磷矿基地之一的湖北省宜昌市,拥有从上游电池材料到下游能源解决方案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优势。

11. 金锂科技(磷酸铁锂)

金锂科技(833616)于2009年12月在江西省新余市注册成立,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与销售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亚铁锂。2015年9月,登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公司依托于自主研发的新型改进碳热还原技术与纳米碳包覆磷酸亚铁锂技术,以及多年积累的电极材料加工管理经验,主要面向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提供多种规格的磷酸亚铁锂材料,用作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大型储能电池的正极。

12. 久兆科技磷酸铁锂)

久兆科技(871345)成立于2010年,总部于2010年3月落户济南高新区,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

公司作为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重点孵化企业和济南高新开发区重点新能源示范企业,开发出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锑掺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2016年11月11日,公司正式更名为久兆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4月12日,公司在新三板上市。

13. 湖北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解液+磷酸铁锂)

诺邦科技(837153)成立于2010年5月,2016年4月22日,在新三板正式挂牌上市。是一家专业从事电解液及其相关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4. 容汇锂业(磷酸铁锂)

容汇锂业(837358)成立于2006年7月24日,于2016年5月20日登陆新三板,目前属于基础层,交易方式为协议转让。主营业务是基础锂产品和锂电池新材料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锂电池行业。核心产品为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主的各等级碳酸锂产品以及磷酸铁锂产品。

公司已经建有成熟及稳定的碳酸锂产品生产线,同时拥有锂矿石和卤水提锂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并计划在此基础上实现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产品的一体化规模生产。

15. 赛德丽(磷酸铁锂)

赛德丽(430097)是专业从事涂料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和建筑涂料研制开发、技术转让、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赛德丽小规模投产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2017年公司将全面进军新能源行业,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进行大规模研发、生产、销售。

16. 一滕股份(磷酸铁锂)

一滕股份(832856)成立于2004年,公司立足于纤维素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纤维素醚的生产企业之一。

山东三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一滕股份2017年7月28日公告称,公司收购山东三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17. 芳源环保(三元前驱体)

芳源环保(839247)成立于2002年6月,2016年3月30日,江门市芳源环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更名为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回收含镍、铜、钴的有色金属工业废物,运用先进的湿法冶金技术,生产镍、铜、钴等高品质化工原料——电池级硫酸镍、电解铜、硫酸钴,以及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球形氢氧化镍系列产品和锂电正极材料——NCM、NCA系列产品。

附录

第一节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1、钴酸锂的生产工艺

(1)四氧化三钴的生产工艺

44.jpg

(2)钴酸锂的生产工艺

45.jpg

2、锰酸锂的生产工艺

46.jpg

3、镍钴锰酸锂的的生产工艺

47.jpg

第二节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名录

镍钴锰酸锂厂商

48.jpg

钴酸锂厂商

49.jpg

磷酸铁锂厂商

50.jpg

锰酸锂厂商

51.jpg


提交反馈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