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登录


密码输入错误
密码输入错误

忘记密码?

扫码登录

请使用最新版本犀牛之星app扫描二维码登录

立即注册 二维码登录

新三板小贷公司度日如年 兆丰小贷傍上蚂蚁金服“大腿”谋出路

来源:挖贝网 2018-04-10

K图 833210_60

  从2015年的一窝蜂的挂牌潮,到如今被禁止挂牌和融资,且无缘进入创新层,小贷公司在新三板上享受不到任何的红利,在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新三板小贷公司度日如年。

  行业发展步履维艰,新三板公司兆丰小贷(833210)给自己开出的药方是转型拥抱互联网,成功傍上蚂蚁金服“大腿”。

  新三板小贷公司:拿什么来拯救你?

  新三板小贷公司的公司面临双重夹击:一方面,整个行业进入不景气周期,大部分企业收入出现下滑;另一方面,在新三板挂牌被限制融资和进入创新层,没有任何红利可言,同时每年要付出小几百万的成本。

  目前,新三板共有41家小贷企业。据挖贝网不完全统计,已经披露2017年财报的20家小贷企业,去年11家小贷公司出现业绩下滑的趋势;4家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不足10%,业绩增长乏力;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的企业共计9家。

  去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同样不乐观,整体出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下滑态势。41家公司去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较上年同期平均下滑12%;累计实现净利润4.4亿元,较上年同期6.6亿元减少2.2亿元,业绩下滑超三成。

  新三板小贷公司是全国整体状况的缩影。根据央行 2018 年 1 月 25 日发布的《2017 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止 2017 年底,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 8551 家,比 2016 年底减少了 122 家,共有19个省市地区的机构数量出现不同幅度减少。其中,云南省减少最多,为66家。总体上看,小贷公司机构退出潮仍在继续。

  对于新三板的小贷公司来说,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在新三板每年要付出维护成本小几百万。但几乎没有红利可以享受。

  “类金融企业不准进创新层,不能融资,什么红利也享受不到。”一位新三板小贷公司董事会秘书此前曾对挖贝网表示。

  这一切源于2015年年底新三板对于类金融企业的新监管制度。之后,小贷公司的融资被限制,失去进入创新层资格。

  在目前,新三板交易冷淡的情况下,5家企业选择出走。

  兆丰小贷傍上蚂蚁金服

  面对行业整体惨淡,出走并不能解决行业萎缩的难题。兆丰小贷选择的道路是转型,拥抱互联网,傍上蚂蚁金服。

  2017 年 3 月,兆丰小贷正式推出“手机自助贷”产品;9 月,入驻支付宝生活号,客户可通过支付宝申请、支用和归还贷款,开启了小额信贷业务互联网化的尝试。

  资料显示,“手机自助贷业务”是该公司依据与网商银行的合作协议,依托蚂蚁金服旗下的省信息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以芝麻信用、手机运营商、小贷行业征信等大数据为参考依据,结合线下调查,筛选出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客户自助申请、后台审批、自助放款和还款。

  据兆丰小贷负责人介绍,升级后的平台,可以把自己公司每单放贷成本从原先的五、六百元降低到了现在的一百元以内,降低成本最多可达83.3%,节约出来的资源可以让公司服务更多的客户,并有望提供更低的利率,降低客户的融资成本。

  兆丰小贷转型的效果,还不能确定。该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降”。

  兆丰小贷称,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正是上述提到的公司推出与网商银行合作的新产品——“兆丰自助贷”。其表示,本期公司推出与网商银行合作的新产品以较低的贷款利率进行推广尝试,使本期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较上期减少333.55 万元。

  能否成为下一个“趣店”?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跟阿里捆绑在一起,就拿到入口。趣店集团就是靠上蚂蚁金服,最后在2017年年底在纽交所成功上市。

  对于兆丰而言,趣店是榜样。

  挖贝网了解到,趣店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前身是“趣分期”;在后期,趣店得到了阿里巴巴金融部门蚂蚁金服的支持,主要面向大学生和年轻白领职员,通过按月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其它消费电子产品。

  市场普遍认为,趣店盈利主要得益于“蚂蚁金服”这位金主的扶持。

  据媒体报道,蚂蚁金服在2015年8月领投了趣店的E轮融资,而早在6月的时候,趣店就接入了支付宝。支付宝所带来的用户数量远远超过趣店自己的APP,而且价格极其低廉。据说蚂蚁金服在渠道上对趣店的抽成只有1个点,同类的现金贷公司可能需要支付给渠道7、8个点。

  从入驻蚂蚁金服的运作模式来看,兆丰小贷和趣店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样都是依托芝麻信用,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贷款者进行评估,从而提升公司的风控能力。

  傍上了蚂蚁金服的大腿,依托支付宝这个平台,两家有着相似的运作模式,兆丰小贷能否成为下一个“趣店”,仍待时间验证。

提交反馈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