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登录


密码输入错误
密码输入错误

忘记密码?

扫码登录

请使用最新版本犀牛之星app扫描二维码登录

立即注册 二维码登录

之江生物IPO藏精明套路:日赚2000万背后的“空手套白狼”猫腻

来源:财经网 2018-04-20

财经网 沐宇

近期,证监会对于IPO的审核方向是向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四大新经济领域倾斜。这契合了我国产业升级的诉求。

2017年10月,在体外检测领域有所作为的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递交了IPO申报材料。之江生物主要从事分子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成立以来,完成了多项分子诊断产品的研发,是国内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

分子诊断试剂产品属于体外诊断试剂的范畴,主要应用于医学临床诊断、疾病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多个领域,之江生物的产品被国内众多知名医院、疾控中心、疫控中心、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认可和使用。

股权转让暗含猫腻,老板日赚2000万,年化收益率超5000%

公司前身之江有限于2005年4月18日注册成立,设立时的注册资本为30万元。自公司成立以来,一共进行了8次股权转让、13次增资,历史沿革不可谓不复杂。这其中,有几笔就显得十分蹊跷。

2015年1月17日,宁波美投与公司股东杭州睿道(后更名为宁波睿道)、上海能发、宁波北斗、杭州腾昌、上海迈景签订《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宁波美投以1.43亿元的价格受让公司1,356.3万股股份,价格均为10.54元/股。宁波美投是公司实际控制人邵俊斌控制的企业。

2015年1月17日,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同意公司总股本增加至67,814,131元,由中信投资以1亿元的价格认购公司6,164,131元新增股本,价格为16.22元/股。

2015年1月18日,之江生物、宁波美投、中信投资、之江药业、邵俊斌签署《股权转让及增资认购协议》,约定宁波美投将其持有的公司1,356.3万股股份以1.6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中信投资,价格为12.02元/股。

从整个交易过程可以看出,这是中信投资作为投资机构看好之江生物未来发展和资本运作而进行的股权投资行为。中信投资的资金分为受让老股和直接增资两种方式进入之江生物。但原本单纯的老股转让非要从邵俊斌手中转一次。邵俊斌通过宁波美投以1.43亿元入手的股份在短短一天之后就倒手净赚2,000万元,年化收益率高达5104.90%!可谓空手套白狼,让人不得不佩服。

另一方面,中信投资的受让老股价格仅为12.02元,但直接增资的价格却是16.22元,两者相差了4.2元。

对此,公司给出了一个含糊的解释:宁波美投同日受让和转让公司股份的价格存在差异,其主要原因为中信投资看好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前景,为了更好地激励公司实际控制人推进业务发展,同意在宁波美投受让价格基础上适当上浮2,000万元,而该价格亦低于中信投资同时对公司的增资价格。

这个理由洋洋洒洒一大段,却什么真相也没说出来。观察君猜测中信投资的投资价格可能本来就定在了16.22元。但是邵俊斌、中信投资和老股转让方等几方出于各自利益考虑,几番博弈后最终弄出了一个皆大欢喜的老股多次转让。

国内体外诊断竞争分散,蓝海市场潜力巨大

从全球来看,体外诊断市场已经度过了爆发阶段,进入了稳健增长阶段。2016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已经接近600亿美元,近几年均保持5%以下的平稳增长。从区域分布看,发达国家收入及医疗保障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是全球主要的体外诊断市场,其中美国、西欧和日本为全球前三大体外诊断市场。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缓慢,但是医疗保障水平高,人均医疗支出稳键增长,各类医疗服务体系相对完善,体外诊断市场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

新兴市场国家得益于庞大的人口基数、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投入的不断增加,体外诊断市场高速增长,并成为全球体外诊断市场新的增长点。我国的体外诊断行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人均医疗费用支出的增加,呈现出基数小、增速高的特点。根据《中国健康产业蓝皮书(2016)》统计,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在2011年以后一直保持着20%左右的增速,2016年已经达到4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9年有望达到700亿元。

分子诊断行业在国内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国内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国外巨头也无明显优势,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在这其中,之江生物的市场占有率能够排到行业第八。

飞行检查不合格,存在重大处罚风险

食品和药品安全关系着民众生命健康,因此监管机构的检查监督职能尤为重要。在我国食品药品领域,管理部门对于广大企业存在着一种“飞行检查”,即事先不通知被检查企业而对其实施快速的现场检查,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为适应药品安全监管新形势,保证药品生产质量,提高监管效果,于2006年发布《药品GMP飞行检查暂行规定》而建立的制度。

2017年4月,之江生物在飞行检查中出现了问题。根据国家食药监局发布的公告,之江生物存在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相关要求的行为,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在媒体披露的上海市食药监局填写的现场检查缺陷表中,之江生物的缺陷项目多达11项。这暴露出之江生物的内控混乱,日常生产经营较为不规范,存在着诸多不按规章办事的情况。这些缺陷有可能直接反映在最终的产品质量上。因此,之江生物存在进一步受到行政处罚的风险,一着不慎还有可能构成重大违法行为。

钱多到买理财,募资金额合理性存疑

之江生物本次IPO计划募集3.34亿元资金,主要投向是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线升级项目、分子诊断工程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营销与服务网络升级项目。

然而根据之江生物在新三板披露的2017年年报,截至2017年底,其账面上拥有高达2.08亿元的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0.25%,较上年末增长了114.82%。

对此,之江生物解释说2017年货币资金较2016年增加11,100.93万元主要系公司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到期转入银行存款所致。

正常来讲,如果募投项目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确有益处,多数企业在等不到募集资金到位时就会选择自筹资金率先开展募投项目,过后再用募投资金替换。而之江生物的1.1亿元现金却没有用武之地,只能用来买理财产品。这让观察君不得不怀疑之江生物的募投项目是不是为了满足募投金额而硬凑出来的。

之江生物在2017年10月底申报,2018年4月就拿到了反馈意见,预计很快就会上会。但之江生物2017年净利润仅为5119.64万元,距离主板8000万元的门槛尚有差距,再加上观察君发现的上述问题,之江生物的上市之路风险不小。

提交反馈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