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登录


密码输入错误
密码输入错误

忘记密码?

扫码登录

请使用最新版本犀牛之星app扫描二维码登录

立即注册 二维码登录

【犀说IPO】集成电路行业独立测试风起 它正率先冲刺IPO

来源:犀牛之星 2018-01-25

新年伊始,欧洲半导体巨头恩智浦(NXP)就扣响了涨价的枪声,宣布旗下MCU(微控制单元)等芯片价格上调5%-10%。而因存储芯片价格疯涨,有报道称,发改委已约谈芯片霸主三星。面对这场已持续一年之久的芯片涨价潮,下游厂商们自是有苦难言,三星等跨国巨头却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中国,作为最大的芯片市场,却在芯片这个问题上一直没有话语权。就像被人扼住喉咙一般,实在不是滋味。于是乎,在《中国制造2025》中,国家划出了目标: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70%!

这可不光是口号,资金弹药也备好了。由政府主导、民间资本参与的,拥有千亿级规模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大基金”已募集完成,巨资鼎力支持“中国芯”已是事实。这意味着,今后几年,将是这个行业的加速期。

新三板上,集成电路企业已达42家,其中,有2家企业已经在冲刺IPO的路上。本期,犀牛哥想说的,便是是集成电路行业里的独立测试分支,以及该领域内率先进入IPO辅导的利扬芯片(833474)。

利扬芯片自2015年9月登陆新三板。在挂牌不到2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4次定增。除第一次为股权激励外,后3次共计融到了2.17亿元,参投机构投资包括达晨创投和时代伯乐系,公司当前估值在12亿元左右。

产业分工细化  独立测试风渐起

先说测试行业。集成电路(IC)产业链上,主要环节包括:IC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4335.5亿元。拆分下来,IC设计、制造、封测的销售规模分别达到1644.3亿、1126.9亿和1564.3亿元。

早期,集成电路企业多采用IDM(垂直整合制造)模式,一个企业包揽从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全过程,测试仅作为其中一个部门存在。IDM模式,在PC时代曾盛极一时。

后来,分工进一步细化和专业化,IC设计业(Fabless)、制造业(Foundry)和封装测试业逐渐从IDM中分离出来,独立成行。“Fabless+Foundry+封测厂商”的专业分工模式,成为与IDM并存的主流商业模式。

目前,世界半导体巨头多为IDM模式,中国大陆地区没有发达的IDM制造商,却拥有数量庞大的IC设计公司和世界一流的Foundry工厂。IC设计商普遍采用超轻资产运作,将重资产的制造和封测环节交由下游专业厂商代工。

大陆地区的测试产能,主要集中在制造企业的测试车间和封装企业的测试业务部门,其中,封装企业又占据了大头。

而随着芯片产品越来越高端复杂,IC设计、制造公司乃至封装企业,在降成本和测试能力受限的双重压力下,存在将部分测试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的需求。

究其原因,首先,对于封装企业,封装是核心,测试只是配套,无暇顾及设计端的测试,产业链内部选择分工合作是更优选择。其次,对于高端企业,产品复杂且迭代快,需要强大的高端测试服务支持,只有专注的独立测试公司才能及时响应不断更新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高端测试成本高昂,单台测试设备的采购价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金,专业测试商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来覆盖高企的设备成本。

可以预见,独立测试或是IC产业垂直细分化的下一个趋势。

加强高端定位 受益指纹识别

再看利扬芯片。这是一家专业第三方测试企业,业务包括晶圆测试、芯片成品测试和测试方案开发等。

在晶圆测试方面,公司可完成12寸晶圆、8寸晶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数模混合电路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测试,拥有多芯同测数达到512颗、探针数高达4000PIN的测试方案开发及量产测试经验,年产能达50万片晶圆。

作为IC生产中的后道工序,测试属于资金密集和劳动密集型,需要投入大量设备与人员。当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都集中于4-8英寸晶圆测试时,利扬芯片则采取差异化策略,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往高端测试布局,设备投入以12寸晶圆等高端IC为主。

目前,利扬芯片拥有泰瑞达J750、爱德万V93000和爱德万T2000在内的全系列主流测试平台,建成了全国最大的12寸晶圆测试基地。

芯片成品测试方面,利扬芯片也储备了充裕产能,覆盖BGA、QFN、QFP、LQFP、LGA、SIP等高端封装芯片测试及tape reel配套服务。

与此同时,高端测试平台的搭建逐渐取得成效。近年来,利扬芯片在芯片成品测试上实现突破量产,对收入增量贡献较大。2016年,芯片成品测试和晶圆测试分别实现收入6099.31万、3051.83万元。芯片成品测试的收入已经超越晶圆片测试。

图片5.png

不过,因利扬体量仍尚小,受制于中高端测试产能严重不足,目前公司的客户高度集中,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合计占比超过90%。

2016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分别是汇顶科技(603160)、全志科技(300458)、锐能微科技(已被上市公司上海贝岭收购)、国民技术(300077)和深圳芯智汇。

图片6.png

这些客户,几乎都是国内优质IC设计企业。其中,汇顶科技已经是国内乃至全球指纹芯片的领军企业,足见公司在指纹识别芯片测试领域的竞争力。

背靠着优质客户,这几年,利扬的业绩保持着稳步快速增长。2013-2016年,公司营收和扣非归母净利的年均复合增速分别达到43%、57%。2017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688万元,同比增38.54%;扣非归母净利润1028万元,同比略微下滑2.84%。

图片7.png

值得注意的是,指纹识别芯片测试实现量产,是利扬这两年业绩最大的增长极。数据显示,2013-2016年间,利扬芯片对汇顶科技的销售金额占营收的比重从18.72%直线上升至53.14%。除指纹识别外,公司的测试经验还覆盖了物联网、智能终端、信息安全和通信等芯片产品。

在高端测试平台发力带动下,利扬的盈利能力也在逐渐提升。至2017上半年,公司毛利率水平已达到53.19%,在行业内处于领先。

图片8.png

进军产业腹地 储备高端产能

长期以来,测试只是作为IC生产的一道工序存在,并未形成测试产业的概念。独立测试起步晚,在整个IC产业中占比极小,最早的独立测试企业成立至今也不过十余年。

到现在,国内规模化的专业测试企业数量仍然仅在十家左右。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有:台湾京元电子、深圳华润赛美科、上海华岭股份、北京确安科技等。

独立集成电路测试行业代表性企业

图片9.png

其中,台湾京元电子是当前最大的独立IC测试企业,全球龙头。与之相比,大陆地区企业产能规模都不大,在资金规模、装备和技术方面也有较大差距。所以,目前除了涉国家安全的芯片外,六成以上的高端芯片交由境外企业来测试。国内前十大IC设计公司的测试80%都放在境外。

不过,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全球半导体产业重心正向中国转移。过去两年,全球一共开建了17座12寸晶圆厂,其中有10座分布在中国。这是半导体行业前所未有的投资纪录。

据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协会(SEMI)公布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将新建62座晶圆厂,其中26座将落户中国,占比高达42%。另据相关机构统计,2010年,中国的IC设计公司才只有472家;到2016年底,这个数字已经飙升至1300多家。这意味着,未来几年需要新增更多的封装测试产能。

利扬芯片是国内为数不多可以提供12英寸晶圆测试的企业之一,但高端产能严重不足,依然是国内独立测试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近几年,华岭股份、确安科技、利扬芯片都在调整业务结构,技术研发和设备上大额投入,将产能向高端工艺转移。

2014-2017H1国内主要独立IC测试企业研发投入情况

 图片10.png

作为国内最主要的集成电路制造基地,长三角地区拥有全国55%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80%的封测企业以及近50%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利扬芯片当然也深知这一点。事实上,利扬芯片数次融资,除了购买设备拓展产能之外,还将市场布局到了长三角。2016年11月,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利扬创芯片测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此举即为了提前储备产能,在新增晶圆厂陆续投产后,把握住市场先机。

独立集成电路测试行业代表性企业财务数据对比


图片11.png

提交反馈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