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登录


密码输入错误
密码输入错误

忘记密码?

扫码登录

请使用最新版本犀牛之星app扫描二维码登录

立即注册 二维码登录

瑞奇智造接待1家机构的调研,公司已开发多晶硅新型变温变压吸附柱等新能源产品,产品已向新特股份、通威股份等多晶硅龙头供货

来源:犀牛之星 2023-12-27

犀牛之星12月27日讯,瑞奇智造(833781)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2月26日接待了中信建投的调研。

文章空白图.png

图片2.png

调研的主要问题及公司回复概要

问题1:请介绍一下公司的业务发展历程和目前的产品业务结构?

回答:公司在2001年成立之初主要从事石油化工领域压力容器设备的生产制造,具有很强的焊接技术、热处理能力、探伤能力。2005年公司开始涉足多晶硅生产领域的压力容器设备制造,下游客户拓展至新能源领域,成为国内较早具有提供多晶硅尾气处理技术和能力的国产厂商,翅片管式吸附柱是公司首次开发后成功批量应用于大型多晶硅生产装置尾气系统的核心设备。在石油化工等传统行业增速放缓,传统压力容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以太阳能多晶硅、锂电为代表的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核能等行业在最近十年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新兴行业对专用设备的技术和工艺要求更高,设备制造商的进入门槛较高,具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凭借多年的技术积淀和丰富的制造经验,公司董事会抓住市场机遇,迅速调整经营战略,在2014年开始将开拓新能源、核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的装备市场作为公司新的重点发展战略。2013年之前,公司的石油化工行业收入占比约80%。经过多年发展,2021年公司在新能源、核能领域的收入占比已经超70%,成功实现了从最初主要为石化行业提供传统压力容器的生产制造商转变为能够为核能、新能源、石油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客户提供节能减排、清洁降耗的整体解决方案及综合服务的高端过程装备专业提供商的转型,在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目前公司主营产品及服务分为高端装备制造、安装工程、技术服务三大类,其中高端装备制造包括大型压力容器、智能集成装置、油气钻采专用设备等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制造,以及电力专用设备的加工;安装工程主要包括锂电、核能安装工程;技术服务主要为压力容器及智能集成装置产品相关的功能设计、验证试验、维修保养等。公司特定产品和技术工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特定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实现了自主可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大型压力容器领域,公司产品具有覆盖面广,种类齐全,技术实力突出等特征,全面覆盖了分离、反应、存储、换热压力容器等领域,典型产品比如多晶硅新型变温变压吸附柱,用于多晶硅生产尾气回收过程中的氢气净化回收,该产品实现了自主可控。在智能集成装置领域,是公司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公司的产品广泛获得核能、环保等下游重要客户的高度认可,典型的产品有核能试验装置(比如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的CHF热工水力试验装置、中国核电工程公司提供的氮氧化物制备装置)、乏燃料处理装置(比如为某特定客户提供的MOX组件)、火电厂水解脱硝反应撬、石油相关集成装置(如压力容器撬装设备、井式计量撬)、天然气相关撬装装置(如天然气液化装置强制回流缓冲罐)等。未来,公司将进一步聚焦公司核心业务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布局,努力打造“拳头产品突出,优质产品丰富”的良好业务结构,实现公司更好更快的发展。

问题2:公司新能源业务发展情况?公司吸附柱产品的市场情况,今年的订单情况是怎样的?后续发展怎么看?

回答:新能源是公司近年转型发展的重要领域,是公司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已经成为公司核心业务板块之一。目前公司新能源领域主要涉足高端装备产品和安装工程服务两大领域。受益于多晶硅、锂电等行业今年的快速发展,公司该业务保持较为稳健的发展态势,今年公司新能源板块业务仍然实现了较大的增长幅度,达到公司发展预期。目前,公司已经与新特股份、通威股份等多晶硅制造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为该细分领域的主要国产供应商之一。多晶硅新型变温变压吸附柱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多晶硅新型变温变压吸附柱是多晶硅生产装置中的关键设备,用于多晶硅生产尾气回收过程中的杂质吸附,能够实现氢气的净化回收。公司研发的该新型设备解决了活性炭床层传热、最低温度点控制、温度分布不均及升降温控等问题,突破了原尾气吸附装置效率及可靠性低的行业技术瓶颈,实现了自主可控。根据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等统计数据,公司生产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前列,2021年市场占有率超过40%,具备行业领先地位。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在该细分领域的话语权,构建更良好的市场生态,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满足客户对高性能产品的新需求。多晶硅吸附柱产品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存量市场产品的周期替换,多晶硅吸附柱是一个特殊的容器,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周期比普通压力容器更短,因此存量市场的需求量会逐步释放,预计老型吸附柱产品将逐步进入更新周期;另外一方面是增量市场的释放,新能源多晶硅厂商的扩产。目前,国内多晶硅产能出现过剩现象,部分厂家投产速度延缓,但公司依旧积极看好该领域的长期发展,阶段性调整不会改变该市场长期向好的局面。根据媒体报道,2023年12月硅料端出现两个百亿扩产项目:12月13日,大全能源发布公告称,在新疆石河子市投资建设“大全能源硅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本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人民币150亿元;12月25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在鄂尔多斯市投资建设绿色基材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280亿元人民币。2024年,公司将务实的把握住行业发展新机遇,进一步加强客户对接,扎实推进市场开拓,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性能的产品和服务,持续助力客户创造价值,巩固公司在该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问题3:公司在核能方面的主要业务?行业市场空间有多大?有竞争力的产品吗?市场占有率如何?

回答:核能是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之一。核电作为一种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被很多发达国家作为本国能源的支柱之一。未来,随着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节奏加快,核电发展也进入提速阶段。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11月,我国运行核电机组达到55台,总装机容量位列全球第三,核电发电量占比突破5%。根据中国核电发展中心和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编著的《我国核电发展规划研究》,2030年、2035年和2050年,我国核电机组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10%、13.5%、22.1%。对于新建核电机组,2030年之前,每年保持6台左右的开工规模;2031—2050年间,每年保持8台左右的开工规模。随着我国核电项目进入快速建设期,核电压力容器制造厂商将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机会。核电行业应用的压力容器主要有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余热排出系统热交换器和反应堆冷却剂管道等。根据中经产业信息研究网报道,我国核电设备市场规模将随着我国核电产业重启而扩大,我国核电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4,732亿元,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77%,因此,市场空间较大。公司在核能市场深耕多年,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公司已经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已成为他们的合格供应商,持续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获得了客户的一致认可和高度信任。基于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目前公司在核能领域主要与国内大型研究院进行合作,提供高端特定装备和核能装置安装工程项目。在高端特定装备领域,公司提供的产品种类繁多,典型的优势产品包括核废料存放装置、氮氧化物制备装置、钠水反应试验装置、液体悬浮式非能动停堆组件等,上述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具有技术难度高等特征,是公司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比如,在乏燃料领域公司已经取得多项独特技术并取得多个乏燃料处理装置订单。另外,在核能装置安装工程业务方面,主要提供实验台架、配合系统联调、试验装置改造等。因公司具有丰富的核能领域从业经验和良好齐全的资质(包括固定式压力容器规则设计、A1级大型高压容器制造、B2压力管道元件制造、GC1级工业管道设计和安装资质、化工石油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等),研究院主要以设计为主,公司可以为其提供成熟的实验台架建设等服务,满足研究院业务需求。近年,公司在核能板块发展较为稳健,2021年和2022年,该业务板块收入均超过1.4亿元,面对广阔的核能实验装置市场,公司后期发展空间充足,市场占有率有望继续提升。未来,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公司发展需求,公司将进一步深化核能服务领域范围,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问题4:公司产能的利用情况?募投项目建设情况?

回答:产能建设是公司2023年的重点工作内容。截止目前,公司现有产能大约9000吨,产能利用率近两年均达100%,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受益于国家经济和行业的发展,公司现有产能不能满足公司快速发展需求,产能瓶颈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22年10月公司开始建设募投项目“专用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本次募投项目建设达产后,可实现新增年产8,000吨高端过程装备的生产能力,可以较好缓解当前公司场地限制的压力,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能力并适应高端设备制造需要,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助力公司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目前,公司募投项目建设工作已近尾声,项目进展顺利,预计该项目将在2024年逐步释放产能,进一步助力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问题5:公司预计明年的经营情况?

回答:2024年,公司将继续通过提升业务量、降本增效、推进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等途径,充分把握产能释放机遇,公司管理层积极看好公司明年的发展机遇。具体情况请关注公司定期报告。

问题6:公司技术人员情况?公司人才留住的方法有哪些?

回答:为满足公司发展需求,成立一来一直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公司管理层采用“以人为本”的用人政策。在技术团队建设方面,公司打造了“管理制度完善、知识结构丰富、激励体系齐备”的人才管理模式,实现人才“引的进,留的住”的良好局面,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截止目前,公司技术开发人员近百人,占比公司总员工比重接近25%,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达到18人。另外,公司新厂还新建有人才公寓,切实解决员工的住房问题,不断提高优秀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提交反馈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