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登录


密码输入错误
密码输入错误

忘记密码?

扫码登录

请使用最新版本犀牛之星app扫描二维码登录

立即注册 二维码登录

在大机遇中焕发老城市新活力

来源:广州日报 2019-04-29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提出了“五个定位”。其中,建设国际大都市是目标要求,打造区域发展核心引擎是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是应有之义,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是当务之急,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是长久之策。对于广州而言,如何抢抓历史大机遇,让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日前,广州日报记者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

  范恒山,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曾主持或参与一系列重要文稿的撰写,提出了许多重要政策建议。著有《社会主义理想经济模式》《所有制改革:理论与方案》等三十余部作品。

  抢抓大机遇,要避免同质化发展

  广州日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赋予了广州怎样的历史机遇?

  范恒山:广州是我国乃至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和特殊地位的城市之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并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广州需要也能够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通过和其他中心城市、节点城市的合作联动,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提升自身的功能,增强自身的实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广州日报:怎么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提出的“五个定位”?这些定位对广州发展提出了什么要求?

  范恒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这充分体现了广州超出一般城市而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定位。

  但有了比较高的定位,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不意味着不用脚踏实地做具体的工作。恰恰相反,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实现这样高的定位,更需要做好夯基垒台的工作,要把基础打牢打实。这意味着,必须梳理清楚实现定位的每一项工作举措,并把这些工作举措抓细抓实。绝不能悬在空中,热衷于搞那些不接地气的、所谓高大上的东西。与此同时,实现这样的定位,也并不意味着要走面面俱到的道路。必须抓住关键领域,立足于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国内的创新资源,将其做强做大,形成广州经济结构的特色、产业发展的特色,从而进一步凸显整个广州的特色。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特别要避免走同构或同质化发展这条道路。因为同质化道路一方面必然是亦步亦趋的,另一方面也必然是相互争斗的,它带来的不是资源的集聚,而是资源的分割;不是相互推动,而是相互封锁,这是一条恶性竞争的道路。而凸显特色,恰恰能发挥各个地方的比较优势,且这种优势发挥是建立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它会为合作联动、为资源集聚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常常说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市场,特色就是生产力。因此,实现广州的定位,一定要走具有特色的道路,围绕特色来集聚资源要素,围绕特色来挖掘增量,围绕特色来创新投融资模式,围绕特色来改善政府的管理和服务。

  用好大机遇,要积极应对内外挑战

  广州日报:在大机遇中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广州的优势是什么?短板在哪里?

  范恒山:回顾一下,在以往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广州一方面注重推进改革创新,大力挖掘内部潜力;另一方面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外部良好经验、吸收外部优势资源要素,坚持“两条腿走路”推进自身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应该说,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和具有的影响力还较为有限,但40多年后的今天,广州一跃进入全国城市发展的第一方阵,成为了国家中心城市,整体上充满了活力,而且构筑了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州利用现有的基础和与外部一体联动的条件,无疑将会实现更大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广州的发展也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一系列挑战。从内部看,广州的经济结构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新动能、新经济的比重还不大,其所蕴含的创新能量还不充足;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布局以及其他功能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适应更加开放、更具市场化要求的治理模式和管理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提升。

  从外部看,广州与国际国内一些城市和地区相比,仍然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压力。我注意到,在经济总量、人均GDP、改善人民生活及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广州与国内外一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基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来看,广州前行的道路还很艰辛,实现辉煌还需要付出更大更具创造性的努力。广州这座老城需要把握历史机遇,焕发出新的活力。

  广州日报: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广州要在哪些方面有所作为?

  范恒山: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州自身的发展非常重要,这决定着它能否在其中起到支撑作用,也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地位与前途。而实现自身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还取决于广州和其他城市与地区的协调联动。广州要以更加宽广的胸襟、更加开放的举措,加强与其他地区特别是三个中心城市、七个节点城市的合作联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开放有益、合作有益,广州绝不可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耕耘,绝不可以立足于单纯追求自身发展做文章。要树立互利共赢的思维,通过加强合作联动,不断扩大资源要素配置的空间,克服发展中面临的短板劣势。既通过发展自身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也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来实现自身发展。

  找到新活力,要把握好四对新老关系

  广州日报:如何认识和把握当前广州发展过程中的新老交织现象?

  范恒山:综合考量,我认为要特别把握好这样几对新、老关系。一是“老积淀”和“新活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广州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经济形态。这个形态中有老积淀,也有新因素。总体来说,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这种形态将会不断改造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不一定都是要把老积淀变成新因素,而在于,即便是老积淀也要让它焕发青春,体现新的活力。所以,对已经形成的老的产业、老的经济形态,不要一概抛弃和消灭,而首先要推动它们往特色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这样的做法提高其精细化程度,由此提高其附加值和利润潜力。另外,很重要的是,要推动现代科技、现代载体与其实现有机结合,使其产生新的内涵、新的功能,做到老树发新芽、开新花。

  二是“老经济”和“新经济”。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老经济的发展水平使其焕发新活力的同时,要全力打造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经济、新动能。就当前而言,广州的新经济、新动能发展尚有较大空间,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广州要利用自己定位功能的拓展,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以超常规的手段,包括大力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不断拓展新经济的发展规模,尽快占领新经济、新动能的发展高地。我们注意到,国内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都能够超越自身落后的传统基础,利用有效手段,实现新经济新动能的领先发展,作为综合基础十分优越的广州,没有理由落在后面。在这方面,一是要采取不同一般的手段,另一个是要走错位发展之路。

  三是“老对象”和“新服务”。这是从政府管理层面来讲的。城市管理者始终面对的是广大市民,或者说是生产经营者和生活消费者。城市无论怎样发展,服务的对象都是这些群体,无非规模大小而已,可以说是“老对象”。但作为服务来讲就不能是老一套了,要坚持与时俱进,紧扣发展了的生产生活需要、紧扣生产生活生态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常抓常新、常抓常好。其核心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由为城市服务向为人民服务转变。在推动人民不断走向富裕的同时,增进人民的舒适度和幸福感,以提高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指向来实施和完善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改善和优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这其中很多涉及到具体方式的改善,小到一场公共活动采取何种安保模式,大到相关建设如何增进老百姓的利益与获得感、让大家在发展中得到实惠;小到城市的路标设置、车辆管理,大到城市精神的培育、城市信念的塑造,都存在方式优化的问题,对此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与时俱进。

  四是“老格局”和“新面貌”。老格局的意思是城市必然面对新老城区、农村和城市交融共处的结构,广州也不例外。这可能是我们要长期面对的。新老发展是交替进行的,一座城市不可能把老房子全部推倒盖新楼;在中国城市带动农村是一种必然要求,城市不可能把所有农村都消灭,何况农村的田园风光是对城市风貌的有益补充,所以老格局不可能被完全打破,这是我们始终要面对的。但我们要给予城市发展新的形象,这不仅包括新城建设,也包括老城改造;不仅包括城市治理,也包括农村发展。现在一些城市面貌不够优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只重新城建设,不重老城改造;只重城市治理,不重农村发展。

  老城怎么改造?绝不是一拆了之,而应当强化特色改造。一些破败的厂房,是将其彻底拆除好,还是修补调整后变成建筑博物馆、创意工厂好,其考量能够体现出管理的思路与水平。如果拆了新建,一律变成水泥森林、玻璃幕墙,就不会有什么美感。但如果给它一种新的呈现,把它们变成有特色的工业博物馆、有历史记忆的创意工厂,就会使城市产生新的魅力和活力。同样,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把农村消灭掉,而应该在发展的基础上打造优美的田园风光。在这方面,广州应有特殊的建树,要通过特殊的创造、精细的工作,使广州城市的老格局呈现出赏心悦目的新面貌。

  焕发新活力,改善营商环境是最重要抓手

  广州日报:对照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定位,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着力点有哪些?

  范恒山:国家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明确了广州的定位和作用。当前,广州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把握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等重要定位,增强发展活力,奋力实现加快现代化进程、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的目标。

  我认为广州要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最大限度集聚和利用内外资源要素的最重要抓手与最基本的手段。城市的活力来自于发展的活力,发展的活力来自于资源要素的活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活力,必须最大限度地集聚和利用内外资源要素。

  如何把内部资源要素的创新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如何让外部资源要素主动积极地流入进来,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核心就在于打造优良的投资经营环境。因此,必须对标世界最好水平,充分吸收国内成熟经验,结合广州的具体实际,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构筑投资经营的最佳区域。所谓营商环境,从较窄的层面来说,就是一个企业从开办到关闭的整个过程所涉及到的政策法规制度等对其影响的状况,主要是耗时和付出成本的状况,但实际上,它涉及到制度、政策、管理、服务等各个层面,是关乎经济、行政、社会、法治等各项改革的一个系统工程。也就是说,营商环境建设不是限于一时一事的短期、局部、个别的操作,而是持续的全方位的系统性改革。换个角度说,它与市场化的改革、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是紧密相连的。

  广州要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营商环境,不能就事论事、不能浅尝辄止,必须在体制机制、治理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变革,使投资经营者在广州能拥有最好的发展条件,能充分感受到方便性、高效性、透明度,能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不仅愿意来,而且愿意留;不仅满足于既有的发展,而且愿意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另外,要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应当结合广州已有的定位和国家赋予的新的定位,聚焦优势领域、优势产业,推动其不断发展壮大,以构筑广州特有的市场竞争力。

提交反馈
用户反馈